专栏名称: 申万宏源研究
发布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研究成果,沟通证券研究信息,交流证券研究经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申万宏源研究

热点思考|应对低生育:海外经验与我国特征 —— “应对低生育”系列二(申万宏观 · 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研究  · 公众号  · 证券  · 2025-05-22 09:2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003年以来,我国育龄女性占总人口的比重自呈现波动下滑的趋势,从2003年的20.99%下滑至2023年的16.96%。我国女性平均初婚年龄逐渐自1978年来逐渐上升,至2020年达28岁左右,同时我国女性粗结婚率自2011年左右迅速下滑,至2023年已不足6%。

我国生育率下滑背后,与日本、韩国等东亚经济体发展经验类似。 随着工业化快速发展,当前我国育儿成本、女性受教育程度及就业率等均处世界较高水平。同时,我国15-64岁女性劳动参与率自1990年来虽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但与欧洲、亚洲等发达经济体相比仍处于较高的水平达70%左右,且我国劳动者平均工作时长仍呈现波动上行的趋势。

此外,我国占比较高的流动人口,受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差异等因素影响,生育意愿也明显下降。 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持续增长,截止至2020年,我国已有3.8亿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27%;其中,乡-城流动占比在50%左右,是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式。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差异等因素影响下,以青壮年为主的流动人口,生育意愿亦有所收敛。

三问:我国可能的促生育政策?补贴、就业、教育、医疗等系统性政策支持或值得期待

地方层面育儿补贴率先落地,呼和浩特补贴标准居全国前列。 根据《呼和浩特市育儿补贴发放实施细则》,对2025年3月1日起出生的一孩家庭发放 1 万元,二孩家庭 5 万元,三孩家庭 10 万元。截至2025年3月15日,全国至少已有2个省份、22个地市级行政区出台育儿补贴措施;地方补贴政策普遍呈现阶梯式特征,重点向二孩及以上家庭倾斜。

若呼和浩特模式全国推广,总补贴规模或超3700亿元。 参考2022年新生儿结构数据及2024年新生儿数量,地区平均补贴水平若全国推广,则所需财政总资金或在1076亿元;若呼和浩特模式全国推广,则总补贴规模或超3700亿元,占一般财政支出的1.3%。

育儿补贴之外,针对就业、教育、医疗等系统性育儿政策支持亦值得期待。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除现金补贴外,亦需构建系统性支持体系。例如:就业领域保障女性职业权益,建立企业政府育儿成本共担机制;教育系统发展普惠托育和课后服务;医疗完善妇幼健康体系和罕见病保障;住房提供共有产权房优先配售等支持;社区强化育儿资源供给等。

风险提示

政策变化超预期,经济变化超预期。






报告正文


一、 人口发展转变,背后规律?

2023年全球人口近81亿,人口发展已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较低人口增长率阶段,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人口增长率的后工业化时期。 1950年代,全球人口快速增长,人口增长率由1950年的1.73%快速提升至1963年的2.27%、达到现代人口增长率峰值。此后六十年中,全球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均持续下滑态势;全球人口发展阶段已从 1960 年代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高人口增速的工业化人口发展时期,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人口增速的后工业化人口发展时期。

人口的发展与转变,多用人口转变理论解释, 全球人口发展至今,学术界先后三次提出人口转变理论。 “第一次人口转变”理论,即经典人口转变理论,主要描述人类历史上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特点,并对死亡率和出生率的下降寻求合理解释。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则不仅局限于生育率的特点及其解释,而是更加广泛的涉及婚姻、家庭、居住安排等方面的观念和行为的变化以及其背后的社会和文化力量。第三次人口转变则更关注发达国家中的低生育率和高迁入率带来的人口种族结构的变化或转变。

人口增速放缓主因生育率持续回落,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人口增速下滑主因生育率拖累,其总和生育率自1960年代中期快速下降。 1963年以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总和生育率加速下滑,由1963年的6.3下滑至2021年的1.52、接近低生育率“警戒线”,亦低于同期高收入国家的1.56。对应地,2021年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总和生育率仅1.5、为世界最低水平,较1963年的6.4峰值下降明显。分地区看,欧洲和北美地区以及部分东亚经济体总和生育率下滑最为明显,部分国家甚至低于低生育率警戒线。

低生育率存在三种自我强化机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