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主要受益于汽车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提升带动国产自动变速器摩擦片需求增长。
受益于原材料价格利好以及公司规模效应逐渐体现,林泰新材归母净利润增速较快,2019-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达48.47%。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8104.32万元,同比增长64.78%;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3.70%、25.93%。2025Q1,公司归母净利润3836.16万元,同比增长287.62%;毛利率、净利率分别达到48.96%、38.10%。
从目前北交所已经申报受理中的企业来看,截至2025年4月25日,北交所排队企业已受理企业共82家。其中,2024年营收规模多集中0-1亿元、2-3亿元区间,但超过20亿元的共7家。
从利润端看,审核中企业2024年净利润规模主要集中在4000-8000万元区间内,2024年净利润超过2亿元的有4家。
利润规模较大的Top10为杰理科技 (874500)、安胜科技 (874125)、锦华新材 (874085)、中环洁 (874175)、艾科维 (874603)、泰凯英 (874194)、雅图高新 (872924)、蘅东光 (874084)、东实环境 (874087)、农大科技 (874513)。
1.3、
参与北交所优质机构增加促进市场结构健康发展
截至2025年4月25日,北证50目前跟踪产品的北证50指数基金数量52只,规模95.39亿元,其中被动指数型基金规模86.97亿元,增强指数型基金规模8.42亿元。
与北证50挂钩的基金过去1年超额收益超过10%的有7只。
北交所目前有机构持股的标的共260家,其中有1-5家机构持股的标的最多,达到115家,占比43.40%;其次为5-10家机构持股的标的数量共74家,占比达到27.92%。
机构持股数超过50家的共5家:锦波生物、贝特瑞、纳科诺尔、同力股份、星图测控
机构持股占流通股的比例来看,机构持股占流通股比例多集中在0-5%,共76家在该区间,占比达到28.68%,其次为10-20%的24.15%。
基金持股占流通股比例超过10%共15家,超过15%的共5家:康农种业、纳科诺尔、苏轴股份、华洋赛车、民士达。
1.4、
“北交所深改19条”逐步落实中,市场深度改革逐渐推进
北交所自2021年正式设立以来已经平稳运行四年,经历多轮改革,北交所的交易与融资规则不断改革创新,逐步完善市场功能。
2023年9月证监会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全力推进市场高质量发展,围绕《意见》贯彻落实,当天,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发布首批八项改革创新举措。其中,北交所发布投资者适当性、上市条件执行标准、转板、发行底价、做市交易、融资融券等七方面举措,全国股转公司进一步优化新三板分层标准。
政策的主要目标是
争取经过3到5年的努力,北交所市场规模、效率、功能、活跃度、稳定性等均有显著提升,契合市场特色定位的差异化制度安排更加完善,市场活力和韧性增强
,形成北交所品牌、特色和比较优势,对新三板的撬动作用日益显现;北交所与新三板层层递进、上下联动、头部反哺、底层助推的格局初步构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效果更加明显。
再用5到10年时间,将北交所打造成以成熟投资者为主体、基础制度完备、品种体系丰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透明高效、具有品牌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的交易所,带动新三板成为创新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孵化地、示范地、集聚地。
自“深改19条”发布以来,北交所深化改革进一步加速。
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本所)存量上市公司代码切换试点工作总体准备就绪,拟于2025年5月6日正式上线。
2025 年 4 月 3 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修订《北京证券交易所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细则》,主要增加了北交所新股战略配售比例和参与家数。
2023年2月17日第一次修订中规定战略投资者不得超过10名,公开发行股票数量≥5000 万股和<5000 万股的配售的股票总量不得超过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的30%和20%。2025年4月3日的第二次修订中将公开发行股票数量≥5000 万股战略投资者不得超过35名,获得配售的股票总量不得超过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的50%。公开发行股票数量<5000万股,战略投资者不得超过20名,获得配售的股票总量不得超过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的30%。
北交所目前并未对战略投资者的类型进行硬性规定:
(1)参与战略配售的投资者,应当具备良好的市场声誉和影响力,具有较强资金实力,认可发行人长期投资价值,并按照最终确定的发行价格认购其承诺认购的发行人股票。
(2)发行人应当与战略投资者事先签署配售协议。发行人与主承销商应向本所报备战略配售方案,包括战略投资者名称、承诺认购金额或者股票数量、持有期限等情况。
(3)战略投资者参与股票配售,应当使用自有资金,不得接受他人委托或者委托他人参与,但以公开方式募集设立、主要投资策略包括投资战略配售股票且以封闭方式运作的证券投资基金等主体除外。
从战配收益情况角度来看,2024年新股上市后6个月平均涨幅达175.90%,2025年上市新股至4月23日平均涨跌幅757.74%,大幅超越2023年35.21%的水平
。战略配售股票通常有六个月锁定期,其盈利水平更考验机构对长期股价的判断水平。参与新股战略配售表明机构对于该只股票的长期表现更为看好。
2025年4月25日,为规范上市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等主体的股份变动行为,落实证监会《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19号——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的适用意见》关于权益变动“刻度说”等监管要求,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北京证券交易所制定了《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指引第13号——股份变动管理》。
北交所对《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试行)》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实施上市公司监管条线贯彻落实新《公司法》配套业务规则,下一步,北交所将认真贯彻落实新《公司法》等相关要求,做好规则解读、专题培训等工作,指导上市公司在2026年1月1日前完成内部监督机构调整、公司章程及其他内部制度修订等事项,同时按照新《公司法》的新规定新要求以及证监会规章规范性文件、北交所业务规则等,持续优化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2.1、
北交所总体市值提升,评级覆盖率超越创业板
截至2025年4月23日,北交所企业总市值7681.63亿元,其中,20-50亿元企业占比最多,达到46.04%,其次为10-20亿元企业,数量占比44.15%。
市值超过50亿元的企业共22家,超过100亿元的共7家:
锦波生物(341.35亿元)、贝特瑞(234.82亿元)、开发科技(160.24亿元)、星图测控(135.33亿元)、艾融软件(131.62亿元)、曙光数创(112.1亿元)。
随着北交所环境逐渐完善,受到机构关注增多,其中成长型、稀缺性较强、护城河较深的企业受到关注更多。北交所目前有评级覆盖的标的共126家,占比47.55%,超过创业板的41.62%;科创板覆盖率最高,达到70.82%。
机构调研方面,截至2025年4月23日,北交所企业近一年被调研854次,平均每家3次。
近一年被调研次数10次及10次以上的共13家。其中,国航远洋、威贸电子、科达自控、一致魔芋,苏轴股份、奥迪威、纳克诺尔等近一年调研次数排名靠前,位于13-18次之间。
2.2、
成长性、稀缺性、护城河为北交所公司出圈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