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在一代代人脑海里根深蒂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又长期实行“统招统分”政策,大学生就业处于被动的地位,缺少自主意识。传统思想观念深刻影响着人们创新创业意识和冒险精神的形成。大多数大学生还是想着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大学生创业除了热情、知识、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大学生上大学的经济来源一般都是父母,普通大学生的家庭对于创业能提供的资金少之又少,很多大学生也不愿意在毕业后继续向父母要钱。资金匮乏和融资困难已经成为阻碍大学生创业的“拦路虎”。
虽然资金可以通过天使投资、银行贷款等渠道获取,但是很多大学生的市场观念单薄,不少大学生在“拉资金”时不善于切中投资人的重点,投资人青睐的还是那些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与服务。
企业运作及管理经验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系统学习,社会经验呢?社会经验的累积是一个难有捷径的过程。
创业是一项社会活动,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需要处理好客户、合作伙伴、政府、合伙人以及员工等各种内外部关系。大学生创业者要格外关注社会经验的积累
。
南京人力资源一位工作人员说:“刚毕业的大学生最好还是先找到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待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建立了自己的人际关系,对市场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再进行创业,这样稳妥一些。”
一些大学生在创业的初期,奔着高收益去,对创业目标的设定趋于理想化,往往把目标定得过高,但现实中这往往很难实现。尤其是在创业的最初几年,很可能回报率很低甚至看不到回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大学生往往容易出现反复,最终可能导致半途而废。
作为一位创业路上的过来人,在人才市场上前来招人的姚海涛对于大学生创业有着自己的看法。“我创业那年代理了一个品牌红酒的业务,本以为效益可观。可谁知酒类市场大打价格战,刚刚起步,没有积累的我们就败下阵来。”
姚海涛说:“创业的道路是漫长而又曲折的,创业者一定要做好失败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