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齐普策所说的差异,指的是市场接受程度。他指出,在比利时,纯电动车的市占率已达到60%,但在意大利,纯电动车的份额只有4%。
市场对纯电动车的接受度并未如想象中的那么全球化,而是更具区域性。如此一来,车企们会在某些市场持续投放更具竞争力的燃油车产品,在某些市场则销售他们的旗舰级纯电动车,市场需求难以达到均衡。
日前,奥迪已经宣布放弃在2032年结束内燃机生产、只生产电动汽车的计划,并称PHEV将是“奥迪向全电动系列迈进时产品组合的核心部分”。
无论是在燃油车还是电动车领域,宝马的产品都称得上是同级中的佼佼者。但作为一个豪华品牌,销量规模毕竟有限,这也使得宝马更难以同时在燃油车、混动车和纯电车上进行投资。目前,宝马还能收获作为电动车领域早期创新者的回报,但未来它是否能保持领先地位,尚未可知。
受关税战和中国车企双重夹击,欧洲车企只能寄望于法规“松绑”
事实上,汽车制造商们一直都对严格的监管机制怨声载道,但既然规则如此,他们也只能打到牙齿和血吞,毕竟游戏还要继续。但最近,未见终点的关税战、中国新能源车的快速崛起等等这些客观的、不可控的外部因素接踵而来,这些西方车企的领导者们终于坐不住了。
也难怪,一方面,这些欧洲车企们已经深刻意识到,他们的电动车现阶段在中国市场是毫无竞争力的,只能寄希望于美国市场。可正当他们努力想办法说服美国消费者购买他们的电动车,好让电动车业务实现盈利时,现实却给了他们一记重击——不仅美国的电动化进程要远比他们想象中的慢得多,现在还不得不面临加征关税带来的副作用,那就是:他们的许多产品的价格,在这个最重要的市场上将会贵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