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代社会不比现代,那个时候在江湖上立足是必须有真功夫的,否则走江湖随时可能没命。古代的江湖,搏的就是命,功夫差一点小则折财,大则丢命,命丢了也白丢。所以,过去很多功夫的绝招都是不传之秘,还有传男不传女、传长不传幼的一系列规定,为的就是不想被别人窥探出自己的绝招,将来江湖上关键时刻可以保自己的命。
其实,把太极拳说成太极操显然是无知之语。我们都知道,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当年在京城被誉为“杨无敌”,打遍整个京师无敌手,这些都是有历史客观存在的,时间并不久远。你能说太极拳是太极操吗?
进入现代,由于新中国后几十年社会安定,国家暴力部门强力压制社会上各种私斗,再加上现代兵器的发展,格斗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低,运用范围越来越窄。与此同时,很长时间以来,中国也没有搏击产业环境(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些年搏击市场才逐渐得以发展),太极拳及很多中国拳种也逐渐失去其搏击方面的能力,大多数太极拳手或其他拳种的拳手其搏击能力并不强。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搏击的发展已经进入非常专业的竞技范畴,这和过去武术适应的江湖搏命环境已经完全不同。
中国武术的搏击逻辑和我们现在常见的搏击其适应的环境逻辑完全不同,发展的思路当然也不同。武术在现代以前首先是应用于江湖立命,安家立命是武术技击第一重要的事,其次才是养生强身健骨,否则江湖之争经常以命相搏,出手死伤是常事,不以安身立命为第一要务如何生存?现代搏击和格斗则不同,它应用于竞技场,主要是抗击打能力和击打能力的结合,打的不是某个绝招打倒对方,而是用体力、抗击打能力、打击力量的融合把对方硬“扛”下去。在这样的竞技场,巧劲往往就不那么重要了(否则就没有级别之分了,分级别说白了就是比力量和比抗击打能力,江湖上搏命为主哪讲什么级别)。所以,武术看家本事的逻辑和当今搏击术性质完全不同。
譬如,中国武术中的很多绝招根本不可能用在搏击术中,规则也不可能允许用,因为这些绝招出手可能就将对手打成重伤甚至死亡,这在现代体育竞技中绝对不准用的,这实际上就废了一些武术在搏击中的长处部分。
另外,当今社会一方面是现代搏击术高速发展,全世界搏击格斗术的交流融合速度非常快,而另一方面现代武术却相对较为保守而逐渐与格斗技击越来越远,很多时候变成了养生、表演的代名词。所以,在占豪(微信公众号:占豪)看来,当今
社会背景下武术要在普通大众中证明自己,还真需要与现代搏击结合起来方可真正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否则只是为了传播而传播,到擂台上就不好使了,那自然会让大众把传统武术当成了花拳绣腿。毕竟,现代搏击是为竞技设置的,他的特点就是灵活实用,而传统武术需要与现代搏击进行融合。在这方面,李小龙的思路是对的,无限制的现代搏击理念就是李小龙提出的,而他的武术就出自传统的咏春拳。
事实上,很多人不知道,河南塔沟有数百家武校,主修少林功夫;河南陈家沟也有不少武术院武校,主修陈式太极拳。这些地方,都有很多专门练习搏击的专业,出了不少擂台上的精英。譬如,塔沟出了奥运会散打冠军张帅可;第七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获得75公斤级冠军张开印。2014年仁川亚运会散打冠军孔洪星;第十四届亚运会散打比赛60公斤级冠军刘泽东(现在中央警卫局工作)、孙勋昌、李新杰先后在十四至十六届亚运会中获得金牌,张宇杰、李俊丽、夏瑞鑫、郭亮亮、陈彦召、李新杰先后在第十、十一、十二届全运会散打比赛中夺得金牌;李亚各在南京青奥会上夺得男子散打52公斤级金牌·······你能说传统武术不能打吗?这些人都是传统武术出来的人,徐晓东咋不挑战他们呢?不说别人,就和第七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获得75公斤级冠军张开印过过招如何?传统武术不都是套路,散打俗称散手,本身就是武术中实战的练法。武术中的套路,一方面可以帮助单人练习,另一方面也是强身健体,还有就是可以通过套路练习发力,但套路只是武术中基础部分,远非全部,武术中还有内功、外功、实战对练以及其它各种特殊功夫等等。这些,自然都不是搏击所能涵盖的,但武术本身包含搏击,搏击只是武术中的技击部分。当然,武术既占个武字,技击当然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