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鸟哥笔记
学运营推广,上鸟哥笔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鸟哥笔记

奥美数据大神:有效营销,从不做无效用户画像开始

鸟哥笔记  · 公众号  · 运营  · 2018-05-21 07:0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竞品其实并不只是竞争对手、同行,而是我跟谁争抢用户,谁就是我的竞品,它甚至不一定跟我是同一个品类的。


比如绿萝,所以站在用户的视角在看待这个问题,就会发现答案跟甲方想的完全不一样。

一个品牌的产品或者是一个营销行为虽然是具体的,但是不同的视角看待同样的东西得出来的答案可完全不一样。


说得极端一点,品牌认为“我给你的是好的东西”,但是消费者根本看不到,这就是品牌视角和消费者视角的区别,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去看 消费者视角 的原因。

刚才那个案例,品牌方说:“这个产品其中一个核心卖点是我们的净化器长得特别好看,我们找了最优秀的设计师来设计外观,而且还得奖了,你们在推广的时候一定要大力推。”

我们拿到这个需求之后回来做了一个抽样调研,大概抽1500份的样本,准备了20多个问题来问那些在一个月之内刚刚买过净化器或者在即将到来的一个月即将买净化器的人,了解他们的购买抉择。


中间有一道题问“你在做净化器的购买决策时,以下选项你认为最重要的三项是什么?”


结论是外形美观这件事的排序是倒数第三,也就是说, 甲方觉得非常重要,但是消费者并不这样认为。


刚才用了几个例子跟大家说什么叫甲方视角,什么叫消费者视角,还有一个视角叫做乙方视角,像我们奥美就是乙方视角,服务甲方的数据公司也是乙方视角。

经常有人会抱怨,“你们天天说大数据很棒很厉害,但数据真的是不是那么厉害?是不是数据说的都对?”不是的, 因为术语是死的,用数据的人才是关键。 同样的数据,不同的分析师可能分析出来的结果完全不一样。


这个案例是一个国外的做汽车燃油添加剂的品牌,它要进军中国市场。国内市场也已经有很多燃油添加剂的品牌了,于是他希望知道进入中国市场后到底应该怎么做?应该主要抓取哪群人?


因此,它就购买了第三方数据公司的数据,看线上一段时间之内网上聊燃油添加剂这个话题的声量大小。纵轴是网络声量的大小,横轴是谈论燃油添加剂的这些车主平均开了多少公里。

很明显的,九千到一万公里的时候有一个明显的高点。大家就很开心,说:这不就是新车第一年大保时候的公里数吗? 所以我们应该针对第一年大保的新车车主猛推燃油添加剂,因为他们的诉求很强烈。

听起来逻辑没有什么问题,但有个问题:那些已经形成使用燃油添加剂习惯的老司机,他可能习惯性经常购买,但是他还会不会在网上讨论这个话题?

不会。

所以这个图不能代表真实市场的情况,这个图反应的数据是“幸存者数据”,它只记录讨论的人的情况,但是还有很多人没有参与讨论,他已经很清楚燃油添加剂怎么回事,不需要讨论,直接买就行了。


这些人是不是核心用户呢?当然是,但是这个数据里面没有。


所以如果我们要研究这个问题,一定需要再加入另外一组数据,就是 销售数据 ,但是这里面没有销售数据。

所以有的时候作为乙方的人,我们已经看到手里有很多数据了,也能够得出来一个因果关系,但是这个答案不对,我们需要想得更加全面一点,尤其是站在消费者的视角想一想还有没有重要的前提条件没有被考虑到。


这个是心理学上很著名的一组图叫 “青蛙与河马” ,同样的一个图只要转换视角90度,你会发现一个是青蛙,一个是河马,同样的东西。


这个是我希望今天给大家分享的第一个方法,非常的简单。

如果左边这个圈是品牌想要表达的,右边这个圈是用户想要的,我们去探寻人群画像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中间的那个交集。 我希望找到的是你想要的,这也是我们可以双赢的一个前提。

我们为什么要做人群画像的第二个原因,是现在的营销环境特别复杂。


这是我们很熟悉的“用户之旅”的样子,用户是一步一步从知道品牌,到产生兴趣,到开始形成购买的愿望,于是去调查研究,到购买,到分享甚至是重复购买。


但是现在, 由于很多IP类KOL的存在 ,比如咪蒙,或者是一些流量型明星的关系,有的时候“用户之旅”是长这个样子的:

你不知道中间的那些步骤哪里去了,购买决策在瞬间完成了。


也就是说,现在的“用户之旅”更加个性化,我们不能按照以前的经验来想当然的为品牌制定用户之旅,我们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每一次有需要的时候,都重新还原“用户之旅”。


第三,我们要做用户画像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在做重要的商业决策、营销决策的过程中,画像是权重非常高的一件事。


我们为品牌定位商业企图心的时候,是通过五个角度来综合分析问题,这五个角度分别是: 品牌、品类、竞品、目标消费者和触达渠道。




品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