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因为目的不一致,导致重点完全不一致,前者更多在于现场氛围的营造,整体的包装,嘉宾以及嘉宾分享内容的价值,因此方案亮点呈现更多集中在这些。
而后者,除了主题具备一定价值外,更多提供一种转化诱因,比如利益吸引等。
所以说,明确目的,关系我们之后方案的整体呈现方式。
接下来,我们需要知道我们的目标对象是谁。这里目标对象需要分成两种:
第一种:方案的汇报对象是谁?
也就是说,这次方案的对象究竟是谁?是老板?还是甲方爸爸?也就是说,我们究竟在和谁对话?他们的核心关注点究竟是什么?
第二种:方案中活动/事件的目标对象究竟是谁?
这里的目标对象,也就是我们本次方案所列活动/事件的参与对象究竟是谁,我们提供什么样的价值点,吸引他们按照我们策划的方式,关注并参与?
不同群体的关注点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正式呈现我们的方案之前,一定要清楚我们的目标对象。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预算,也限制了我们的发挥。
所以,在正式策划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的是:
目的,对象以及我们的预算。
而接下来,则是一个创意过程,围绕我们目标用户,在确定或者相对确定的预算范围内,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达成我们的预设目标?
事实上,创意无定式,但是,还是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思路:
比如,行业竞争对手最近在做的事件?比如,最近火热,比如最近火热的电视剧综艺,明星大咖,节目或者游戏或者传播方式等等各种?或者,关联经典等等。
当然,以上只是提供了一种拓展思路,我们还是需要围绕我们的目的,最终通过层层筛选扩散,选择我们的活动主线,明确我们的策略部分。
到这一步,方案的基本思路已经出来了,我们可以围绕这个思路去搭建方案基本框架了。
一般来说,活动类方案,基本上包括概述(目的,意义,目标对象,规模,场地,时间地点)、活动亮点,内容详情,活动传播,物料与现场搭建及预算版块。那么,在具体的方案呈现上,我们应该怎么增加说服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