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门》里的第一个女人,是33岁,极力保住子宫的夏锦菊。
这是她第三次剖腹产,32周,早产。
胎盘前置,长在了前两次破腹产的疤痕上,还穿透子宫肌层,植入了膀胱。这就意味着胎盘被拿出后,血就会喷涌而出。
她是个开朗、阳光的女人,进入手术室,她还依然乐观,对医生说:“你给我做手术,我放心。”
手术很顺利,15秒,孩子就拿出来了。
然而,她开始产后大出血,出血量一下子2000毫升。人身体里只有4000毫升血液,这一下,就流掉了半条命。
医生找到手术室外的夏锦菊父亲,要求切除子宫。他说,你同意得切,不同意我也得切,现在没有选择的余地。
父亲拿着笔,颤巍巍地签了“生死状”。他从没想过,女儿进了手术室,就可能再也出不来。
得知要切除子宫,夏锦菊一再央求医生:“能不能不切子宫啊?我才33周岁,你们再努力一下,我再坚持一下。”
我看到了医生的两难,可他还是尊重了夏锦菊的意见,没切子宫。随后,出血达到七八千毫升,相当于全身的血换了两次。夏锦菊的心脏也经历了连续两次的停跳…
最终,医生将夏锦菊的腹腔塞满了纱布,送到了ICU。
孩子生下来了,万幸,夏锦菊的命也保住了。
但是我想起这是她第三次剖腹产,她的子宫已经脆弱的如同一张薄纸,为了生孩子,肚皮三次剖开又缝上,每一次都在已经愈合的疤痕上再次切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