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个问题是,一旦你进入之后,你有什么竞争优势和壁垒,来面对一拥而上的竞争对手和你展开激烈的竞争?
如果遇到挫折、压力、情况有变化,你有什么变招?你有什么可选择的转向方向?进入新的领域,包括创新驱动的下一步有很多的问题,以下是我的感悟和共鸣:
互联网前20年的发展,我们姑且称之为上半场,更多是与消费相关,不管是社交、娱乐领域,还是支付、电商、搜索引擎、视频等等领域。但是从2015年开始,国家提出《互联网+行动纲要》,到后来提出“数字经济”,再到“数字中国”,整个国家这几年每一年都有新动作推动数字化进程,未来的大方向在产业。
原来大家觉得新经济和传统行业是相互竞争的,到后来传统行业认为“新经济+传统行业”应该以传统行业为主。
到现在来看,不管是大数据、云计算还是人工智能,这些新型的技术赋能给各传统产业之后,大量的传统产业开始转型,这也和中国整个GDP增长从过去高速增长转向未来高质量增长的大趋势是相符的,各行各业都要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来武装自己。
就好比有电之后各行各业开始全部拥抱电气化一样,现在到了一个新时代,未来是产业互联网不断地融合升级的时代。
未来产业学堂的学员分布在金融、零售、工业、农业、地产、医疗、教育、交通、能源等领域,在这些领域,腾讯在过去两三年跟互联网毫不相干的领域打交道,有了一些新的感悟,路径也越来越清晰了。
我们谈互联网+,可能更多的是从服务业入手,比如这两年快速普及的网约车、外卖、快递、互联网金融。今天我们一起聊一聊工业。大家知道工业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英文都是一样的。
第一是制造业。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叫产业更全面一点,它包括服务行业、制造业、农业等,虽然它的实施手段是工业化的,但是聚焦到一个群体来说,工业这个领域是产业互联网的重中之重,也是它的主力军。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未来要变成制造强国,一定要在工业,特别是智能制造方面领先。其实全球都有提出这方面的目标,现在工业互联网的进步和进展不算太快的,虽然家电厂商和手机厂商走得比较快,但是他们是自成体系,独立发展的姿态去走的工业互联网之路;汽车制造业最近的动作频繁,不管是从制造厂商向出行服务业的转型,还是网约车对汽车制造的推动,又或是车联网的发展,整个汽车行业进步飞快,这反过来对高精度地图、地理位置、自动驾驶、云平台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造业企业的需求是什么,哪些是我们最该做的,他们的内在需求是什么,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探索。
实际上,互联网还很少能介入到工业制造的核心流程,因为传统流程很封闭。腾讯做了一些尝试,和三一重工合作在数万台设备里面融入了实时数字化管理监控平台,和富士康、华星光电合作,用AI检测代替大量的人工检测。目前,互联网在工业制造的核心环节还没有成熟应用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