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金融评论
清华金融评论杂志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承办。以分析经济金融形势、解读经济金融政策、建言经济金融实践为宗旨,设置宏观经济、央行与货币 、银行与信贷、资本市场、财富管理、互联网金融、国际金融等财经金融资讯栏目,敬请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金融评论

黄浩:互联网银行的普惠金融实践 |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专题

清华金融评论  · 公众号  · 金融  · 2017-06-22 19:4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服务小微需要数字驱动与场景融合

以往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难题不仅仅是因为其贷款需求的“小额高频”,而没有抵押、没有担保才是影响他们获得贷款的核心难题,这要求银行能够建立一套互联网信用体系,帮助用户发现、积累、创造和消费信用,最终让信用等于财富。网商银行利用阿里巴巴B2B、天猫、淘宝、支付宝以及合作平台上客户积累的信用数据及行为数据,向通常无法在传统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小微客户发放“金额小、期限短”的纯信用小额贷款,引入网络数据实现在线资信调查,并用交叉检验技术辅以第三方验证确认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将客户在电子商务中的行为数据映射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让小微企业的价值及信用得到更好地体现。

中国有数以亿计的小微商家需要这样的融资服务,尤其是依托于互联网与电商从事销售的网商,其贷款需求相对小额,可能在其进货时只借几天,且根据其销售周期而贷款次数比较高频,因此,网商银行致力于服务这样的小微商家。网商银行的客户中,一年贷款超过50次的小微企业占比超过60%,户均贷款周期只有7天,户均贷款余额为1.7万元。截至2017年1月末,网商银行及其前身阿里小贷服务的小微经营者就超过500万,累计放款金额超过8000亿元。从阿里小贷到网商银行,经过6年的发展,网商银行探索出了一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模式:数字驱动,场景融合,生态共赢。在这样的思路和服务构架下,网商银行服务的一位客户从2012年至今总计贷款3794笔,最小一笔仅有3块钱,最大56000元,且没有一笔逾期。

数据是信贷评估体系的基础,贷款机构依托于科技的运用,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能力的提升逐渐改变着以往在准入、授信和定价三个环节中因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不足而采取审慎原则提高准入门槛的状况。网商银行基于阿里的数据优势与商家诚信等级,以数据化让点滴信用成为财富。目前,随着移动支付的线下普及,让每个人的支付、消费、交易等点滴行为都能转化为数据,哪怕是路边的煎饼摊、菜市场的蔬菜铺,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积累起自己的信用。网商银行依托这些数据,以及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汇总出10万多项指标体系,创建100多个预测模型和3000多种风控策略。这些风控技术让小微企业不用担保和抵押,凭借信用就能进行贷款,也有效地将网商银行不良率控制在1%以内。目前,网商银行基于大数据对小微企业的授信可以实现三分钟申贷,一秒钟放款,全程零人工介入,大幅降低了信贷成本,提高了放款效率,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有效地促进了金融普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