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腾讯是2004年6月在香港上市,翻看腾讯349页的招股书,我们会发现:2003年腾讯总收入7.35亿,税后利润3.2亿。
也正是在2004年8月,在微软总部工作了9年的熊明华受命回到中国,组建MSN中国研发中心。
2005年微软总部看到一份报告,与大张旗鼓的网易、新浪等企业不同,微软在没有专门的MSN中国运营团队,以及任何宣传和本地化支持的情况下,用户数却是网易的3倍。
当时MSN在中国即时通信的市场份额为10.58%,虽然与QQ 77.8%的份额相距甚远,但它已经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的即时通信软件。
其中大约2000万的商务人士用户中,腾讯用户约950万人,占比47%,MSN用户约1075万人,占53%。
而在MSN过去2年的新增用户中,有95%是腾讯QQ流失的用户。
当微软总部看到这些数据时大吃一惊,于是在中国区员工的主导下,微软做出了将MSN业务独立、实施本土化运营的决策。
很快市场上传闻MSN要收购腾讯,还流传一封以比尔·盖茨口吻写给马化腾的信:“QQ不是社会网络,感谢QQ给中国小朋友普及了即时通信的概念,等他们长大工作了,有钱了,就慢慢转移到了MSN,无缝切换。”
在种种传闻中,2005年4月11日,微软与联和投资公司(上海国资委的投资型企业)成立了合资企业——上海微创软件有限公司、上海美斯恩(MSN读音)网络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唐骏认CEO。
当时,微软已经是世界IT第一大公司,比尔盖茨也以466亿美元成为世界首富,资本雄厚,而且它背靠上海国资委。
微软MSN技术部的负责人熊明华也是1996年加盟微软,参与了微软扼杀网景浏览器公司,也参与了Windows 2000和MSN的开发。
你会发现,MSN不仅有数一数二的老爸、老妈,还有钱、有背景、有技术。
对于腾讯来说这个对手不可谓不强大,而且当时腾讯根本招不到最优秀的人才,中国TOP10的学生几乎没有一个愿意去腾讯,所以腾讯实际上是在用‘二流’乃至‘三流’人才,与微软打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