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学界智库
我们是中国最大的移动医疗新媒体《医学界》的调查研究部门。致力于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医疗业的新现象、新方法、新趋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医学界智库

真正的研究型医院,何时到来?

医学界智库  · 公众号  · 医学  · 2024-11-24 18: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研究型医院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日前,2024年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结果公示,共95家医疗机构获评,其中高水平研究型医院10家、研究型医院40家、研究型医院建设单位45家。


不过,与国际上顶尖的研究型医院相比,我国遴选出的研究型医院的整体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短期内,国内研究型医院需解决诸多问题,业内应有预期。


我国研究型医院的发展现状可以总结为“一小二低三薄弱”。“一小”,是研究型医院总体规模还比较小;“二低”,是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比较低,发明专利占全部专利授权比重比较低;“三薄弱”,是自主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比较薄弱,临床研究创新能力的集聚和辐射能力比较薄弱,领军拔尖人才的支撑能力比较薄弱。


研究型医院需具备基础科研、临床研究和产业化能力,对于我国的医疗机构来说,提升临床研究水平是关键,科研成果转化尚未成熟是较为突出的问题。


那么,真正的研究型医院,何时到来?


从发展节奏来看,研究型医院一定是“基建”先行。提升临床研究水平是一门工程科学,通常对应的是:大量的金钱(A lot of money),大量的资源(A lot of resources),以及大量的时间(A lot of time)。


其次,研究型医院是否具备更好的发展前景,主要取决于两个视角:学术界的判断和临床一线的需求。必须先评估其临床研究项目的水平,然后集中研究团队和资源优势,来解决特定的疾病。而推动临床研究水平提升的主要动力,无疑是患者的期待。


国家对研究型医院的局限性有清晰的认识,并已经指明了发展方向。2024年第一季度,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京召开的全国卫生健康科教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将扎实推进提升高水平医院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试点作为首要任务,致力于从研究型医院、研究型病房等实践,向探索建立研究导向型医疗机构技术标准规范的方向转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