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窦婴那么心高气傲的人,一想到自己平日里居然养了这么一帮小人,便气不打一处来。窦婴又不是菩萨,也会记仇,所以便将那些在自己失势后对自己不敬的人都一一记了下来,以图日后报复。窦婴毕竟当世国士,声名远播,且几度身处帝国的权力核心,身边自然不会只有宵小之人,也有豪杰贤士的存在。就有那么一个人,在窦婴失势后,没有离去,对待窦婴也一如既往,这个人跟贤士不搭边,但却是个绝对的豪杰,他便是七国之乱中脱颖而出的猛人灌夫。
汉武帝时期瓦当
窦婴当时身边的人已经不多,真正拿得出手能办事的猛人也只有灌夫一人了,窦婴期望灌夫能为自己报复那些小人,所以对灌夫也是格外的好,史书上讲,这二人亲如父子。
当年七国之乱,在南方战场上率领十几人便闯进吴国军营又重伤而回的灌夫一战成名,全天下都知道了这么一号不畏死的猛人,单论这一方面,灌夫的确是个让人敬畏的豪杰。可说到别的,灌夫像个精神病院偷跑出来的疯子。
因为在平定七国之乱战争中突出的表现,灌夫被当时的汉景帝任命为中郎将。结果没过几个月,便因为犯法而丢了官。见识了京城繁华后的灌夫,便不想走了,在京城安了家。那时候的灌夫还是个小人物,只不过是个被罢免的中郎将,初入京城对所有人都恭敬有加,当时长安城里的达官显贵们没有不称赞他的。因为得到了众人的称赞,后来汉景帝又任命了灌夫为代国国相,一下子又恢复成了二千石级别的高官(中郎将也是二千石级别的)。
虽然再次上任的灌夫变成了地方官员,却也能看出汉景帝对其十分重视。代国不比其他地方,三天两头打仗,让灌夫做代国国相,说明汉景帝相信灌夫的能力,也有心培养灌夫成为下一代军事栋梁。
后来景帝驾崩,汉武帝登基,依然对灌夫表现出了十分的重视。汉武帝年纪轻轻便登基为帝,知道国内有不少怀有异心的人,认为淮阳是汉朝的交通纽扣,是军事重地,需要派重兵把守,以防兵乱。于是汉武帝便任命了灌夫为淮阳太守,由此可知汉武帝对灌夫的信任。后来没过多久,汉武帝又将灌夫调任为太仆。太仆这个职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前说了太多太多,已经无需再讲了。这一下灌夫真是厉害了,成为了皇帝的贴身人员,且位列九卿。
灌夫的官职变了,人也变了。灌夫不再是当年那个初入长安的新人,而是任何人见了都不能忽视的太仆,是朝堂之上仅次于三公的九卿了,灌夫膨胀了。当年的灌夫,整个长安城内的显贵都对其称赞有加;如今的灌夫,逮着达官显贵就怼……
史书对其评价是,灌夫喜欢撒酒疯,但是为人刚强直爽。但我觉得,灌夫就是脑子有病。
在朝堂站稳脚的灌夫,三天两头的怼人,而且怼的对象只有一种——比自己地位显贵的人。
地位这种东西,并非只看权力大小,有的人或许是外戚,但是没有官职和权力;有的人或许已经赋闲在家了,但是资格很老大家都对其很是尊敬。灌夫这人,只要看到比自己有地位的人,就要上去怼一顿,想尽一切办法要去羞辱人家;对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反倒是表示出了尊敬,越是没地位就越是尊敬人家,而且还刻意在大庭广众之下对那些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大加赞誉。因为许多士人也都开始推崇灌夫。
真是可笑。
打眼一看,灌夫这人好像是不畏强权,厚待下人,可仔细一想……你灌夫真是能装。被灌夫怼的那些人,也没干什么伤天害理的坏事,他们被怼的唯一原因,就是比灌夫地位高。人家是刨了你家祖坟还是怎么着?地位比你高你就要怼人家,这种人不是脑子有问题吗?这样一个灌夫,居然还有士人推崇,想想真是可怕。好像这种类似劫富济贫的行为就全是对的,人家是靠拐卖你老婆孩子发家的?还是靠偷你家粮食变富的?
灌夫骂座
而且很多人忽略了,灌夫也是当朝权贵之一啊。灌夫和灌夫家族在自己家乡干的事,比那些被灌夫怼的人要过分不知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