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数字化转型要深入到工业经济的核心部位
李毅中指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实现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所以,数字化转型要深入到工业经济的以下几个核心部位。
一是研发设计要数字化、智能化。采用计算机辅助研发设计,CAD、CAE、模拟仿真、数字孪生、三维建模、工业软件等数字化工具,目前我国普及率已达到79.6%,到2027年争取达到90%以上。不仅是停留在数字化工具上,而是要用人工智能进一步提升研发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二是要优化制定规划、计划及生产作业方案。制定“十五五”规划、年度计划对资源环境、市场、产业、科技、物流、交通等要素条件,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的状况采集了海量数据。如果用人工智能建立模型,准确性、科学性将会更加提高。企业和工厂的生产作业方案复杂多变,应用人工智能可以适应个性化柔性生产、精准制造。
三是生产制造过程的智能控制和安稳运行。离散式制造要大量地采用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等。通过人机交互、深度学习提高智能水平,合理地选择转速、定位、进尺、公差、光洁度等加工控制指标。流程式制造普遍采用了智能仪表仪器,运用工业软件来提升全流程的智能控制水平,从而保障了质量和安全。在生产过程中,还要完善质量监控、故障诊断、预测预警、在线维护等,从而保障生产线的安全、稳定、可靠和长周期运行。目前,我国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的数控率已经达到了62.2%,到2027年要达到75%以上。
数字化要由企业扩展到产业链、供应链
李毅中认为,
产业链是组成从原料到商品生产流通全部相关经济实体的总成。供应链是为了满足需求方对产品和服务的合理需要,实现供需适配,由所有参与供给的经济活动所组成。“双链”是相互渗透、互相包含的,蕴含着科技、资金、人才和信息等要素,共同要求是安全、稳定、高效,要不断地提高保障能力和抗风险、抗冲击能力。如今国际竞争、大国博弈更多地体现在“双链”上。国内在新征程、新阶段下要建立“双循环”新格局,增强“双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面对新挑战和新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