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晨明的策略深度思考
据前辈口口相传,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群苦逼的策略分析师,日出而作,月落不息,苦练 《葵花宝典》和《屠龙刀法》,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新财富’杯华山论剑中一举发威、技惊四座。能入行的,没有笨人。能入门的,没有懒人。想拿奖?唯有能拼命的猛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晨明的策略深度思考

【广发策略】一键布局稀缺创新药标的

晨明的策略深度思考  · 公众号  · 股市  · 2025-05-22 08: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当前时点,我们重申重视港股创新药的配置价值,原因在于:
1. 增 速降 档阶段,出海并建立全球比较优势的产业大概率对应股市的超额收益。
当前资本市场的关注焦点正悄然从传统的地产和政策周期转向更具长期战略意义的中美科技博弈。特别是在经历年初DeepSeek大模型横空出世带来的情绪提振后,投资者开始系统性重估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突围潜力。
事实上,海外经验同样表明,在增速降档阶段、传统周期趋于扁平化之后,能够带来股市长期超额回报的往往是其在全球建立产业优势的板块。
以日本市场为例, 日本政府在80年代中后期推出了强力的内需扩大战略,但事后来看,出口与出海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出路。1994-1995年日本出口产值对GDP贡献降至8%左右,但此后持续快速回升,危机后持续维持在12%以上;典型产业中,日本汽车出口数量在1995-1996年降至冰点,此后也再度融入全球分工,直至2010年代,日本汽车全球份额仍高居榜首,2023年才被中国超越。另一方面,在内需战略实际成效不足但日元仍在升值通道的背景下,日本掀起海外投资建厂热潮,对外投资规模屡创新高。
整体来看,日本是产业和企业全球化战略十分成功的经济体;全球化也是日本增速降档之后企业实现ROE跃升的主要路径。 股市表现上,以大跌后的1990年末为起点,到2012年位置,仅有5个行业取得超额收益,其中4个来自典型的日本出海产业(汽车及上游的橡胶制品、精密仪器、医药)。
2. 中国创新药出海的全球竞争优势正在凸显。
近年来,中国药企在海外市场的License-out交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展现出中国创新药研发的全球竞争力。 据动脉智库数据,2020年创新药领域License-out交易额仅约110亿美元,2024年1-10月已达成76笔交易,总金额突破511亿美元,交易数量和规模均呈大幅增长态势。这一突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交易结构升级,从早期的小分子药物授权转向ADC、双抗、siRNA等前沿技术平台输出;二是国际认可度提升,恒瑞、康诺亚等企业多次与默沙东、诺华等MNC达成重磅合作;三是商业模式创新,2024年NewCo模式兴起,通过成立合资公司实现风险共担和深度绑定。
NewCo模式的兴起,进一步为原药企解决了融资难、变现难、研发风险大等问题。 NewCo是指国内授权方(通常为Biotech公司)与投资方(如海外VC基金或跨国药企MNC)合作创建一个独立的新公司,常见的模式有合资型(原药企“技术/专利入股”)、剥离型(药企将某项技术或管线分拆)和成立特殊目的公司SPV。相比于传统License-out,NewCo模式的优势包括但不限于: 第一,增加融资和变现渠道 (可独立融资;保留传统License-out收益的基础上,增加股权分红和增值机会); 第二,降低研发/商业化风险 (将高成本的临床开发、海外注册、市场推广交给 NewCo 或合作伙伴); 第三,借助外部资源,加速全球化 (同时也能规避掉一些国际关系的不确定性)。
3. 政策及监管态度逐步转向对板块有利的情形
2023年下半年以来,政策层面出现了一系列积极信号,标志着行业监管思路的调整,包括但不限于:
一是集采规则不断优化: 比如2022年第七批集采首次引入“备供企业”机制,允许落标企业以次低价补位,减少供应中断风险。政策趋势上,未来有望逐步推动“不唯低价论”,避免非理性报价,将药品生产质量、企业生产供应实力的因素加入考量。
二是医疗反腐常态化与纠偏: 监管部门强调“精准反腐”,明确合规学术推广的合法性,医院采购逐步恢复正常节奏。
三是创新药支持政策加码: 2024年创新药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医保目录向创新药倾斜,2024年新增38款“全球新”创新药,创历年新高,并计划在2025年推出丙类医保目录,进一步优化支付体系;地方支持政策频出,2024年7月上海发布《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2025年4月北京和深圳也分别推出32项全链条支持措施。
4. 创新技术赋能,推动研发效率大幅提升
过去五年,无论是Biotech还是传统Pharma,都纷纷加大了内部研发体系投入和建设,以国内五大化药龙头来看,2018年以来研发费用率均呈上行趋势。
与此同时,创新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创新药产业的格局,共同推动着药物研发从传统模式向精准化、智能化跃迁。例如:
(1)脑机接口技术: 通过直接解析大脑信号,为神经系统疾病药物研发开辟新路径,例如通过监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电波动态优化药物递送策略,或结合数字孪生技术模拟药物对帕金森病神经元活动的调控效果,显著提升了靶点验证与疗效评估的效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