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读书会
“金融读书会”是由在金融界不同领域工作的百余名专业人士共同义务编辑的金融专业领域公众平台。以“聚焦金融政策研究、促进金融专业交流”为宗旨,定位于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金融专业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读书会

盛斌:中国、CPTPP和国际经贸新规则

金融读书会  · 公众号  · 金融  · 2021-05-12 07:2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TPP协定对全球经济治理与亚太区域一体化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体现出很强的两面性。一方面,它将贸易协定的重心由传统的以市场准入为主的“边境措施”转移到新的以规制协调为主的“边境内措施”,创新性地制订了一整套基于全球价值链、以规制一体化为核心、实现放松管制与为公共政策目标加强监管之间平衡的“新一代”国际贸易规则体系;另一方面,TPP也是一个带“牙齿”的协定,随着愈发重视深层结构性问题的协调,它体现出很强的对国内体制的侵略性,从而使成员方能够保留的国内政策空间越来越少。
与TPP相比,CPTPP协议保留了目的宗旨、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但最终也搁置了具有争议的22项条款内容,主要涵盖投资、海关监管和贸易便利化、服务贸易、金融服务、电信、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环境、反腐败等议题的条款,其中涉及投资和知识产权议题的较多。上述“暂停”条款大多是在TPP谈判时由美国提出的“深度一体化”与“横向”议题,美国对这些以规制融合为核心的“边界内措施”(即“第二代贸易政策”)的高度重视和促使贸易规则的“现代化”一直是其工作目标的重点,但对于其他成员方来说实施难度或争议较大。因此,可以说目前的CPTPP是一个经过了“瘦身”的TPP,但依然是目前全球最高开放水平与最高规则标准的贸易与投资协定,代表了未来多边贸易体制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二、中国深化对外开放与CPTPP

在TPP/CPTPP谈判过程及其达成时,中国曾经感到压力,这一方面来自以TPP为代表的全球贸易与投资新规则的挑战,另一方面来自TPP所带来的在亚太地区的地缘经济博弈。随着美国政府后来退出TPP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达成,这种压力有所缓解与释放。但从长远看,中国应积极考虑加入CPTPP协定。
第一,TPP/CPTPP协定所体现的高标准开放与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目标在总体上是一致的。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要“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其中包括:深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加快贸易与投资新规则和新议题谈判,尤其是在贸易便利化、投资、电子商务、环境、政府采购等优先领域。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近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再次强调“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明确要“积极考虑加入CPTPP”,推动商签更多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以开放倒逼改革进而推动国内制度与国际规则接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的宝贵经验之一,这尤其体现为中国加入WTO的进程及影响。因此,中国可通过积极加入CPTPP的赋能加快国内经济体制机制改革,破除顽疾与瓶颈,建立与国际贸易和投资新规则相适应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第二,TPP/CPTPP协定中的部分重要条款为中国在新时代实施“制度型开放”提供了有益标尺和参考。“制度型开放”是中国自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关于对外开放新理念、新思想、新措施的一个重要表述。它强调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十四五规划”又明确指出要“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深入发展大大推动了国际生产体系与市场的深度融合,全球高质量贸易协定已将国际经贸规则的主题转向以规制融合为核心的“第二代”贸易政策,包括标准一致化、竞争一致化和监管一致化,TPP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浮出水面。因此,制度型开放的重要性、趋势性与紧迫性日益凸显,中国亟待构建与国际先进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这无疑将有利于中国融入和构建全球价值链体系,有利于改善营商环境,有利于建立现代经济体系,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水平。
第三,TPP/CPTPP协定中体现的部分内容已经在中国自主性的对外开放中先行先试并取得良好业绩。例如,在贸易便利化方面,中国在2015年接受《WTO贸易便利化协定》,推广电子口岸、单一窗口与通关一体化制度,推进实现“经认证经营者”互认,加强电子证书数据交换;在投资准入与监管方面,2020年开始实施的《外商投资法》吸收了国际目前通行的先进外资政策理念与模式,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实现了更高水平的投资权益保护与投资自由化,特别是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以及负面清单制度、编制和公布外商投资指引、保障外商企业平等参与标准制定和政府采购活动等;在服务业对外开放方面,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自2013年以来分批建立了共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2018年又建立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形成一整套自主和集成制度创新体系,这突出地体现在: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核心的贸易便利化管理制度、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以自由贸易(FT)账户分账核算体系为核心的金融创新及监管制度,并形成了一系列面向全国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与最佳实践案例。上述改革与创新为中国加入CPTPP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与经验做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