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方空间
呈现中国建筑现场,提供最佳建筑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有方空间

同济院新作:上海自行车馆,形与构合一

有方空间  · 公众号  · 建筑设计  · 2025-05-20 09:4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 建筑日景半鸟瞰  摄影:章鱼见筑

△ 建筑夜景外观  摄影:章鱼见筑


比赛场地设计


自行车馆比赛场地采用国际标准设计,包含250米周长的碗型木质赛道及其内侧椭圆形准备区。赛道系统由三个功能区组成:最内侧安全区、中间蓝区和外侧比赛区,三区环绕准备区呈同心圆布局。赛道由两个直道和两个弯道组成,弯道倾角根据UCI标准设计为13—45度(本项目采用44.43度)。


图片

△ 赛道与座席布置示意  ©TJAD

图片
图片

△ 赛道轴测示意(左)、弯道最大倾斜角(右)  ©TJAD


区别于传统环形跑道,赛道设计具有非对称特性:两个出弯道处采用更大的倾角和宽度,既确保高速骑行的安全性,又形成中心对称的独特布局,大大提升了比赛的观赏性。


图片

△ 出弯处示意  ©TJAD


准备区设计兼顾专业性与多功能性:比赛期间用于热身、检录和颁奖;训练时作为模拟骑行场地;日常通过灵活分隔可转换为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实现场馆的高效复合利用。


图片
图片

△ 准备区篮球(左)与羽毛球(右)模式  ©TJAD


场地视线设计


自行车馆的赛道均为250米标准赛道,由渐变倾角的直道和弯道组成。由于倾角的存在,直道的外边界较低,较为适宜布置坐席,而弯道处由于倾角较大,不宜作为座席区域。非完整环向布置坐席的特性,导致其固定坐席于入弯及出弯处排数逐渐减少。

自行车赛道的视点选取为赛道测量线上方500毫米处,位于长边中心起点线附近位置的座席视线完全能满足不遮挡的要求,但是两边逐渐升起时,取赛道空间上最近的视点做连线,往往会产生遮挡,造成局部位置视线不佳。

因此在上海自行车馆项目中,设计提出了一种优化的视线设计策略,将视线选取从满足单一起点线扩展为满足起点线、终点线、整体直段三个区域,通过优化过渡段看台的升起关系,进一步提升整体观赛的视觉体验,可以保证观众看到比赛中最激烈刺激的冲刺环节。通过对过渡段的看台升起进行适当的优化,使之顺应赛道的高度变化,整体视线达标率可以满100%。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弯道处看台视线  摄影:章鱼见筑


功能流线组织


自行车馆不同于一般体育建筑,其场地是空间三维的封闭场地,需要竞赛人员从场地下方的专用通道进入准备区。针对上述要求,可以采用场地上抬或通道下沉两种方式来实现流线的要求。由于本项目所处区位的地下水位较高,且木质赛道对于空间的温湿度条件要求较高,因此上海自行车馆采用了场地上抬的方式,并将场地下方的首层空间预留给专业训练用房。

场地下方的专业训练用房可以很好的保证训练空间的延续性,实现运动员训练、恢复、比赛的有效衔接,也避免了与观众流线的交叉。


图片

△ 流线分析  ©TJAD

图片

△ 内场  摄影:章鱼见筑


场地光环境设计


自行车馆的场地光环境包含自然光和专业照明两部分,自然采光均设置于观众休息区外侧低处,避免对骑行运动员产生眩光。专业照明按照满足国际最高单项赛事标准设计,可满足8K超高清电视转播的需要。

马道布置选取了赛道的两侧边界,结合自行车运动的特点,重点考虑防眩光、防光斑、防阴影等方面的因素。同时,环向梁结合环向马道布置,即作为环向马道吊挂的主体结构,增强了整体屋面的环向刚度,可以有效防止屋面主体结构沿环向发生“手风琴式”的失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