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年电影手册
《青年电影手册》由程青松担任主编,以影评、导演对话、电影理论和电影创作研究为主要内容,是一本集“深度、锐度、态度”于一身的独立电影杂志,关注华语电影创作与发展趋势。青年电影手册公众号将触角伸向更为广阔人文,艺术空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青年电影手册

洒狗血的国产青春片全tm是套路,but我们要对它们说不!

青年电影手册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7-05 11:1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读完或许你能与那些套路的青春拉开距离, 真实地审视自己青春的原貌。


对谈: 程青松× 王小帅


程青松(左)电影编剧、导演、影评人,《青年电影手册》主编,中国电影金扫帚奖创办人。

王小帅(右)中国内地第六代导演之一,导演作品有《冬春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青红》、《左右》、《日照重庆》、《闯入者》等,多次入围戛纳、柏林、威尼斯等国际电影节并获奖。


这本书为什么用王小帅导演的照片来做封面呢?

程青松: 我们这个杂志的渊源来自法国《电影手册》,我觉得中国也应该有一本关于严肃、独立的艺术电影、作者电影的杂志,所以我们做了一本《青年电影手册》。每一期都以导演做封面,上期是贾樟柯,上上期是关锦鹏,再上一次是姜文。


这次是小帅,他的电影不仅是青春片,他也拍过其他很好的电影,青春片里有两部我很喜欢,《十七岁的单车》和《青红》,这期用他做封面是因为100 部里他有两部入选。

封底是来自日本的导演岩井俊二,这是国外导演首次登上封面吗?

程青松: 对,我们想做双封面的,岩井俊二没有拍过别的类型的电影,《情书》、《燕尾蝶》都非常经典,所以也采访了他,收录在书中。


但他的照片非常少,也不太爱照相,所以找得很费劲,找他要了好多次才发了照片,今天已经把书给他寄去了,大概看得懂。书里收录了他三部影片,这是用小帅和岩井俊二做封面的原由。

这100 部影片是以怎样的标准选出来的?

程青松: 标准是他们准确描述了青春的状态,青春的生活,我们邀请了18 位影评人来撰写100 部影片的影评。我们在一起讨论的,当然入围的不止这些,实际选出了103 部,但还用100 部的名字,后面三部并列。

王导,100 部影片里你对哪个印象最深?或最喜欢哪部?

王小帅: 一般这样问都是设套,我不会往下跳的。问题往往这样开头,觉得哪部印象最深?最好? 103 部呢,这多难。除非说喜欢自己的,但好像不礼貌不谦虚,所以我就不答了…… 正好封底是岩井俊二,我相信年轻人,包括我们这代人,看到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时都觉得非常新鲜非常震撼,你们有机会一定要看。

说起青春片, 岩井俊二是当仁不让的 ,刚拍完《 情书》 时日本完全没有人要,制片人就到香港找到舒琪——一个男的影评人——说看看这部片子吧,当时舒琪也没太在意,他有家小小的电影院能容下七八十人,香港只有这一家上了《情书》。


《情书》剧照


没想到这一上,好像不间断地放了一年多,一天一场,场场爆满,后来又加了一场。那时我正好有机会挤了张座位,也是在全场爆满的情况下看了《情书》,非常好,出来后就向舒琪恭喜发财。所以像这种青春片,甚至严肃电影,有时不是没市场,如果做好了这市场非常大。这是我亲身观影的体会以及对岩井俊二的致敬。


书中的五位作者提到最多的是王导的《十七岁的单车》,现在给王导一个机会推荐下自己的作品。

王小帅: 我现在有点疲于推荐自己了,因为越来越觉得我刚进入晚青年期。34岁算刚结束少年,那时还有点劲拼命,觉得好像看不明白什么,碰到看得明白的就觉得挺高兴,但总是在纠结。现在进入晚青年期后,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没了。


《十七岁的单车》主要围绕进城打工的农村少年小贵和学生小坚两人之间关于单车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该片于2001年2月17日在第51届柏林电影节首映,且入围金熊奖并获得银熊奖评委会大奖和新演员奖。


其实拍电影不容易,只要能坚持按自己价值观和理想去做电影就够了,这是我这两年真正沉淀下来的。刚才提到《左右》,我意识到一部片子需要沉淀,需要寻找不同年龄层的观众。你可能一开始看《左右》时是一个感受,等过了一些年再看又滋生出另一种感受,这是我们看电影的过程。


现在所谓的青春片跟那时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是受80 年代教育出来的,在15 岁到20 几岁最重要的学习期间经历了中国的80 年代。那时的教育环境跟现在完全不同,它很自由、主张独立思考和个人价值观的寻找,整个社会氛围也是这样,这是我们做电影非常重要的出发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