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近期中国多个省份的干旱情况,特别是陕西、河南、江苏、湖北等地的重旱情况。文章详细描述了干旱对农业、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农民、专家和科研人员的观点和行动。文章还关注了干旱背后的气候因素和社会经济影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国多个省份的干旱情况
近期陕西、河南、江苏、湖北等地出现严重干旱,对农业、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关键观点2: 干旱对农业的影响
干旱导致农作物减产,农民面临收入减少和生计困难。干旱还使得农业生产和灌溉成本增加,农民面临种植风险。
关键观点3: 气候因素对干旱的影响
专家表示,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包括干旱、热浪等。这改变了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环境,对农民种植经验造成冲击。
关键观点4: 社会经济影响
干旱不仅影响农民的收入和生计,还对社会经济造成影响。果商压价、销售困难等问题使得农民面临更大压力。
正文
所隶属的宝鸡市
眉县是
“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省果业中心的公开信息显示,早在1978年,眉县就致力于猕猴桃的人工选育,经过40多年的发展,种植面积已达30.2万亩,户均种植4.5亩,2022年全县的总产量达53.5万吨。多位眉县农民告诉本刊,天气不太对劲。“从去年10月开始,一整个冬天没下雪。”
整个春天,农民们都盼着雨来,然而直到现在都没有等到一场有效降雨。
4月16日,陕西省水利厅启动全省干旱防御IV级应急响应,称4月以来,陕西省平均降雨量较多年均值偏少8成,大型水库蓄水量环比减少。4月
25日
,中国气象局发布预警,称今春陕西全省降水偏少、旱情露头,特别是
3月下旬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3高。
5.19开始,
楼观塬村的村民在拉水浇地(受访者供图)
眉县
楼观塬村的种植大户柳在明回忆,正月以来没下过几次雨,都是淅淅沥沥的,有时候连空气中的沙尘都打不下来。
有时一下雨,七八级的大风就来了,吹跑云层,雨没过几分钟就停了。风雨里还夹带着黄沙,下地一看,猕猴桃叶子被吹坏了,土地却不见湿。
在村民的记忆里,只有
5月8日那场雨还大一些。王长官寨村的刘雷记得,雨是下午下的,看到乌云聚积,暴雨倾注下来时,他感到一阵雀跃——也许地有救了。
那场雨最终只下了不到半个小时,
“光把尘土拍了一下,第二天早上到地里,地还是干的。”
刘雷35岁,他说这是他从小到大见过最严重的一次干旱。
他
看到这几天村里还有好多人扛着高温在园子里摘之前被晒干的花,有人中暑倒在地里
——
村民
担心,雨季来临,干花留在树上会发霉,生病菌。刘雷
说
,由于气温太高,今年猕猴桃开花提前了约一周,往年大约是
5月6日开花,今年4月27日已经有一部分花开了。他顾不上惊讶,急着
忙
授粉。
5月2日
那天
气温达到
38度,上午授完粉,下午他就发现花柄已经被晒干了,大风一吹,干花掉落一地。他估计,今年的园子至少减产一半。
楼观塬村的村民在拉水浇地(受访者供图)
每年授粉后
40天左右是猕猴桃的膨大期,也是需水高峰期,果子大不大,形状好不好,关键就看这段时间。天不下雨,只能靠灌溉。刘雷家里有12亩猕猴桃地,已经浇了四五回水了,“等于往年全年浇地的量”。刘雷所在的村子灌溉设施还算比较好,村里100多户人家,有5口抗旱井。2024年,一半的土地又安装了喷灌设施。即便如此,浇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人要跟着水的时间走,4-5天一户才能轮到一次,有时候排上队是半夜一两点,就要立刻下地看看水有没有喷到位置上,管子有没有漏水的地方,“能排到啥时候就是啥时候,能排上就是好事情。”刘雷说。
一位住在山上的汤峪镇村民告诉本刊,他们村里的灌溉全靠石头河水库
。
汤峪镇村的生活用水是山沟流出来的溪水,
5月15日本刊联系上他时,溪水已经干涸,他自己走三四公里的路下山“找一桶水吃两天”
。
他告诉记者,因为离
石头河水库
远,他们村
浇水的费用是
100元/小时。
5月15日早晨他
就
听说石头河水库已经不提供灌溉了,
“之前水再贵,起码还能灌溉,现在没水了,猕猴桃要到9月才成熟,你有什么办法?”
事实上,
不止陕西,全国很多地区,干旱
都在蔓延
。中央气象台的干旱预警信息
显示
,
5月以来,陕西、河南、江苏、湖北、广西等省区存在重旱。其中,陕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部、江苏南部等地一度达到特旱级别。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4月18日,全国中旱及以上气象干旱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公里,其中特旱面积达到47.7万平方公里。今年1月1日以来,广西和江苏的平均干旱日数都是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2025年4月3日,广西桂林,天气干旱,很久没下雨,水田已开裂。(图源 视觉中国)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张选泽对旱情有持续的关注,他注意到,今年
2月以来,特别是3月下旬以来,黄河中下游流域南部大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同期减少5到8成;其中部分地区如陕西南部、甘肃东部、河南西部等地降雨量减少超过8成。
“这一区域存在大范围、持续近3个月的降水异常偏少叠加平均气温异常偏高,目前的判断是,这次旱情已经产生了一次跨区域跨流域的特大气象干旱事件。”
张选泽
说
,
目前科研界对
这次特大气象干旱的成因还没有确切的结论。
“
从目前的气象观测信息来看,这次旱情与东北冷涡活跃并且位置偏南有关,研究发现东北冷涡发生天数与我国黄河流域以及华北平原一带的同期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在东北冷涡的强影响下,我国北方中东部地区高空盛行偏北风,抑制了热带西太平洋水汽的北向输送,使得水汽难以进入长江以北的中西部地区,导致降水减少。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胡开明
则告诉本刊
,降水减少会造成土地干燥,容易形成高温
,
高温增加蒸发和降水减少共同加剧干旱。
张选泽和胡开明都认为,这次陕西的干旱还可能与
La Niña
(拉尼娜)
事件相关
。
胡开明表示,
“去年冬季发生了La Niña事件,使西太平洋暖池降水偏多,在我国北方造成了高空辐合下沉,抑制降水。La Niña导致我国南方大气环流异常,有时候会造成南方降水减少,可能是大范围干旱的一个成因。此外,干旱与降水及潜在蒸发有关。一般来说,温度越高蒸发能力越强。近几十年,我国在整体上气温在升高,这种升高会增强蒸发能力,从而可能会加剧干旱的面积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