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财富投研圈
新财富投研圈是基于新财富十余年各类品牌评选推出的资本圈活动平台,针对资本圈高端群体,3000家上市公司、新三板、34个研究领域的1600家分析师及一级、二级市场专业投资者机构等沟通互联的系列线上线下的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新财富投研圈

资产荒谢幕——金融监管压力下,防御风险仍是第一要务。

新财富投研圈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6-01 21:4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金融监管的长期影响导致银行、保险这些绝对收益机构对股市配置力量的减弱,同时二季度经济增长压力显现, 经济压力叠加流动性压力,导致近期股票、债券、商品期货市场全面下跌。因此,我们认为在后续应对上,仍需保持警惕不可冒进。在金融监管的影响未完全释放前,仍然建议多看少动。


正文


过去几年,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负债端扩张迅速。银行理财规模年增速超过30%,当前已达到30万亿体量,保险资金余额在万能险的助力下,连续三年维持着20%的增速,当前规模也接近14万亿。理财和险资规模的快速增长为金融资产提供了强大的配置力量。甚至,由于负债端扩张过快,而资产端优质资产稀缺,市场一度出现“资产荒”。银行理财和保险资金扩张过程中对权益资产的配置也成为A股市场重要的资金来源,成为能够左右市场走势和风格的重要变量。


但是,在金融监管已经成为现阶段主要矛盾的大背景下,银行理财和保险资金对股市配置力量的减弱成为大趋势。我们当前可能正处于一个资产配置力量由强到弱、“资产荒”消失、甚至监管压力导致阶段性出现“资金荒”的大转折点上。


下文我们将从银行理财和保险资金两方面入手,逐一探讨金融监管之下金融机构资产配置力量减弱的大趋势及对A股市场的长期和短期影响。



银行理财:去杠杆已箭在弦上


过去两年,银行理财规模快速增长


最新的数据显示,2016年6月,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余额已经达到26.28万亿,相比2015年6月18.52万亿大幅增长。按照之前的理财余额增速,当前理财余额已接近30万亿。



股份制银行理财规模占比最高


各类金融机构中,当前股份制银行的理财余额占比最高,2016年6月达到43%。另外,从2015年起,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的理财余额占比也不断提升,显示其理财规模扩张较为激进,而工农中交建五家国有大行的占比则不断下滑。



同业理财是过去两年理财扩张主力,占比不断提升


我们观察到在银行理财余额不断创新高之际,个人理财占比从60%以上下滑至50%以下。而机构客户理财则先升后降,在2015年上半年迎来拐点,当前占据整个理财的规模约为30%。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同业理财成为2014-2016年间,银行理财余额不断攀升的重要因素,其占比从5%上升至15%,这也是本轮金融去杠杆重点监测和注意的领域。



同业存单缺乏监管和资金成本下行是同业理财发展主要原因


两方面的因素致使整个同业理财和同业存单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一方面是由于监管层对于同业理财和同业存单的相关文件发行并没有进行相应的规范和限制。这使得部分中小银行为了获取更高收益,而不断加杠杆或采用期限错配等方式,使得规模出现较大扩张。


另一方面,从2014年新的一轮货币宽松周期以来,叠加债券市场长达2年多的牛市,使得资金成本不断下移,资产端的收益与负债端成本的差额扩大,使得金融机构为了扩大利润而有了加杠杆、借低成本资金的动力。


截止到2017年3月,银行同业存单在2016年11月份达到近2年最高点,即2.1万亿元。监管缺失和货币宽松政策可能是两个重要原因。



同业理财的扩张,是银行间杠杆层层叠加的结果


银行表外资产主要的加杠杆和嵌套模式。

第一, 银行自营、理财资金直接申购委外资管产品。例如,A银行直接购买B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这是同业理财形成的最基本形式。


第二, 银行间滚动操作,资金链被拉长。具体来看,A银行购买B银行发行的同业存单,然后B银行利用资金再购买C银行发行的同业理财,这就实现了同业业务的快速扩张,抬升了金融机构的杠杆,也增加了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可能,成为本轮金融去杠杆的重点监管方面。


对B银行来说,只要同业理财的收益率高于同业存单的发行成本,即可持续不断的做下去。而原本银行表内资金转化为同业理财后,投资范围更大,受限制更少。这个过程本质上涉及到空转套利和监管套利,是银监会46号文的重点治理对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