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和岛
正和岛,国内第一家专注企业家人群的高端网络社交平台,最低信任成本的人脉金矿。正和岛官方微信聚焦企业家的想法、干法、活法与玩法,每天有独家、新鲜猛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正和岛

曾经风靡中国的日本品牌,怎么存在感变低了

正和岛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5-05-01 12:1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当时,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已年逾八旬、退居二线,却仍冒雨迎接,盯住中国市场逐渐展露的机会。

松下也通过此次合作开始打造新的增长曲线。70年代开始,日本大家电基本普及,销售量从野蛮攀升的时代转为中速增长,此时日本企业纷纷出海寻求扩张。

不同于其他日本企业的观望态度,松下幸之助十分看好中国的潜力,与中国政府签订了“技术协作第一号”协议,向上海灯泡厂提供黑白显像管成套设备,开设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

对待中国的合资公司,松下也秉持“先育人才,再造产品”的理念,在日本培训250名中国工人长达六个月,直至他们娴熟掌握制造技术。公司1989年投产,当年盈利,引起日本业界轰动,也带动日后日企纷纷来华投资。毕竟,在此之前日本电子工业协会并不看好松下与中国的联盟。

1987年,松下在中国成立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次年,中国员工在日本接受实践培训。

图片

Panasonic

值得关注的是,松下跟中国结缘就是因为彩色电视。松下评估彩电为中国“最受重视的业务类别”,而中国工人受训制造的CRT晶体管,就是彩色电视的核心技术。

可以说,松下电视日后得以风靡中国,得益于率世界之先对中国进行投资,早早为挖掘这片广大的消费市场打下基础。

对于中国刚刚起步的电子工业来说,日本电视占据高端市场,留在一代人的记忆中。1994年,松下成为中国彩电销量第一的品牌。

“那会儿电视广告里都是松下、索尼,需要凭票才能购买,当时我家买了一台14英寸的索尼彩电,一条街上只有一台,放弄堂里街坊邻居当电影看。”

跌下神坛,松下点错科技树

松下的辉煌历史折射出日本电器产业的兴盛。

1980年代,日本彩电占全球市场份额高达40%。随后的十年,尽管日本国内需求基本已经饱和, 通过对中国市场的开拓,日本彩电依旧维系行业龙头地位,松下更是其中佼佼者。

然而,2000年以后,松下颓势初显。

原本以CRT晶体管为核心的彩色电视都拖着“大屁股”,体型笨重,而到了21世纪,体型轻薄的平板电视成为了发展趋势。

在这场产业迭代中,松下落于下风,最终导致其在2014年全面出清等离子电视业务。

以CRT晶体管为技术核心的彩色电视渐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淘汰。

平板技术有两大主流分支,分别是等离子技术 (PDP) 和液晶技术 (LCD) 。在初期,就像引领彩电技术一样,松下在这两个领域都遥遥领先。

等离子电视技术十分梦幻:两片玻璃之间整齐排列数百万个充满气体的放电单元,通电时,气体亮光以形成图像。这种带电的气体就被称为等离子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