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资报告
探寻变革之道 打造阳光国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国资报告

自助值机、无纸化通关、刷脸乘机……中国航信如何保持创新活力?

国资报告  · 公众号  · 财经  · 2025-04-07 18: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1994年,经过独立自主的二次开发改造,中国民航计算机信息中心推出中国航空收入管理系统。该系统为航空公司提供与民航客运和货运相关的收入结算服务,结束了我国民航几十年来收入结算靠手工作业的历史,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6年大学毕业后就在中国航信做技术相关工作的夏华胜,如今已是全国劳动模范。回忆当年,他说,当时国内没有可借鉴的供应商,大多依赖外国专家来支持,“他们能做到,我们为什么不行?此后,我们查阅大量资料进行钻研,大胆实践,用一次次行动证明,我们也可以做得很好”。
2002年,以中国民航计算机信息中心为主体,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正式组建成立。构建民航商务核心系统、自主研发电子客票系统、推动机场离港信息化建设、打造民航收入管理系统……如今,中国航信形成了覆盖全球的统一用户接入网络,连接了国内260余家、海外140余家机场,59家系统航空公司、140余家直连国外航空公司、400余家可销售航空公司,以及国内外数千家代理人用户,成为覆盖全球的中国民航商务信息网络。
中国航信成立45周年活动现场
黄荣顺表示,几十年来,中国航信始终坚持把安全放在首位,保障民航旅客服务系统运营稳定,逐步形成民航信息核心业务保持领先、多元创新业务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图片
在创新中发展
打造数字经济新生态
每购买一张机票,每起降一架飞机,每一位旅客在机场无纸化通关,背后都有中国航信的身影。比如2002年推出互联网订座引擎,为在线旅游行业提供底层技术支撑;2012年推出的航旅纵横APP,为上亿用户提供从出行决策、行程管理到机场服务等全链条的精准服务;2019年在全国主要机场投入“航信通”为无纸化全流程通关提供载体,等等。
这得益于中国航信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黄荣顺表示:“我们始终坚持科技引领发展,推动行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
近年来,中国航信主动践行数字化转型,通过搭建“总部能力中心+低成本资源中心”研发体系,强化总部与区域能力共享及技术协同。充分发挥区域研发中心比较优势,加快在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政企数字化等领域应用项目的落地实施。
中国航信科技管理部部长周钢表示,关键核心技术必须依靠自主创新,也只能自主创新。中国航信从引进到自主创新,培养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技术攻关的模式。
据介绍,该公司启动以自主可控为目标的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持续加大在人员、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近三年共投入各类科研人员1252名,其中总部研发中心集中92%科研人员攻关重点建设项目,累计投入研发资金占研发资金55%,专项软硬件资源采购金额占总采购总额18%。同时,从基础理论研究出发,创新核心应用平台“去主机化”的“拆”“简”“包”“建”“切”“合”“替”七步工作法,并建立数据加密管理平台,对旅客数据实现全生命周期合规管理等,解决长期困扰民航业的“老大难”问题。
一系列科技创新举措,助推中国航信的技术自主可控能力持续增强。目前中国航信已获得第29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并名列榜首,成为民航业首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24年,中国科技成果数量再创新高,获得授权专利271个,授权专利数同比增长超过39%,其中高价值专利占比65%,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励数量同比增长28%。
目前,中国航信已经成为链接全球商旅数字化的主要渠道,这是中国航信独有的优势,未来将以渠道扩内容,以内容引渠道,交替拉动、循环发展,致力打造一个融合大商旅、大消费、大服务的数字经济新生态,提供数字科技红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