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那作为下属应该怎么办?答案就是:搞好关系。
搞好关系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站在领导的角度考虑和解决问题,主动承担自己职责范围以外的工作,高质量的沟通,准确地评价领导的工作,等等。
表达合理诉求,也能提升关系质量。
诉求可以是升职、加薪,也可以是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我以前很怕跟领导说自己需要什么,以为领导会为我考虑、为我安排,但其实领导往往不会。
我现在作为CEO,其实很欢迎公司有同事来给我提出诉求。因为有诉求,常常也意味着有上进心、有饥渴度。好的公司,需要很多饥渴的人。
搞好关系,并不意味着要送礼、拍马屁、阿谀奉陈。实际上,如果一个人被贴上了爱拍马屁的标签,那对于智力正常的领导而言,可信任度就会大大降低。
大部分人的职业生涯是沿着惯性前进的。我在腾讯近4年的时间,只待过一个项目组,只接受过来自上级的部门内调动,却从来没想过换个地方看看机会,做出自己的主动选择。
这样做有什么问题呢?问题很大。如果我运气不好,进了个不靠谱的部门,那就非常浪费时间。
腾讯内部有一个“
活水计划
”。这个计划是说,只要我愿意,我可以投递简历到全公司正在招聘的任意一个岗位。只要对方接受,我就可以转职,之前就职的部门不能阻拦。这个制度鼓励公司内部人才流动,是个非常好的留住人才的制度。
可我在腾讯上班的几年,尽管知道有这么个“活水计划”,但我从来没想过要看看机会。为什么呢?因为我处在一个巨大的惯性中。
我已经适应了当时的环境,习惯了自己处理应对各种问题的方式,不愿意做出改变。
2012到2013年,移动互联网才刚刚拉开序幕。那几年,腾讯其实有很多非常好的机会,比如广州的微信。实际上,跟我同年入职的一位同事,就成功转职到了微信,现在混得风生水起。
我后来也在自己的公司实施了“活水计划”,各种招聘岗位都优先向公司内部的同事开放。尽管我大力鼓吹,但是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有些我认为明显是非常好的机会,也很少有人愿意尝试。也是因为惯性。
如果你所在的公司没有“活水计划”,那你该怎么办呢?
我有个建议:多去其他公司面试。
参加面试有非常多的好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好处是:站在他人的视角,更加了解自己在整个行业中的位置。面试的过程中,面试官会问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就可以作为自己成长的指南针。最后,面试一定会有一个录取或不录取的确定反馈,这些反馈也会帮助自己改进。
当然,主动去接受这样的反馈,是很痛苦的。
有时候,会有同事找我聊天,觉得自己成长遇到了瓶颈。我常常会给出建议:你出去面试一圈看看。很少有人真的采纳我的建议。但如果真的出去面试的人,
往往立刻就能看到工作状态的变化,因为他们获得了很难得的从外部审视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