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原名《文史参考》,“真相、趣味、良知”,为学术界搭建话语平台,为新锐者提供思想阵地,为文史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人文历史

崇祯其实是事出突然,跑路失败才自杀的?

国家人文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5-04-28 19:1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朱瞻基行书新春等诗翰(局部)。来源/故宫博物院

三月十六,李自成部过昌平,抵沙河。至此,李自成军东渡黄河仅四十余天,兵锋直抵京师郊外,连大明先帝陵寝所在地昌平都被占领了。这一天,崇祯帝密诏巩永固, 欲南迁。


巩永固字洪图,宛平人,好读书,负才气,是明光宗朱常洛的驸马。巩永固娶光宗第八女乐安公主朱徽媞,算起来他是崇祯帝的妹夫,崇祯帝叫他商议南迁事,实在是事出紧急,希望自家人能坦诚相见,毕竟李自成大军距离德胜门也就几十公里了……巩永固此前主张南迁,崇祯帝此番召集他,是想让他拉出一支军队护送自己南下。却见巩永固叩头言:“亲臣不藏甲,臣等难以空手搏贼。”原来一直主张南迁的巩永固手头根本无兵可用。最终“皆相向涕泣”。三天后,李自成就进城了,巩永固也自杀。


崇祯皇帝影视形象。来源/《碧血剑》

军民以为大明气数已尽,并无战意。崇祯帝坐困北京城,无兵可用。明初的京营是一支当之无愧的雄师劲旅,洪武朝南京有京营二十万人,永乐朝将京营扩编为“五军”“三千”“神机”三大营七十二卫,编制达到35万-40万人,“土木堡之变”京营折损过半,此后历朝多有整饬,但总体上兵力、战斗力不能与明初相提并论。明史学家吴晗认为,嘉靖时京营额兵有10.7万余人,但实存仅半,至崇祯时则无军可用。史书《爝火录》认为,李自成兵力很少,“兵不满二万,而孩子居其半,京师自守不固,非贼之能攻也”,就算加上投降李自成的唐通、白广恩、陈永福所部,明军也不过五六万人,兵力仅是土木堡之变后进攻京师的瓦剌大军的三分之一。


宣德款铜熏炉。来源/故宫博物院


京营本身的战斗力也下降得厉害,本该是精锐的京营出城后,士兵竟然一 个个“皆流涕不敢前,诸将领亦相顾变色”。拿到火器,缺乏训练的士兵往往见到烟尘就盲目射击,一个人的枪响后整队人就会把子弹胡乱倾斜殆尽。当时的前膛火绳枪重复装填需要一分钟以上,这时间足够一公里外的骑兵冲到面前了,尚未完成再装填的士兵根本无法抵御冲击。时人记载,明末京营“及遇敌用师,不娴攻守杀夺救应防拒之法,强者走,弱者戮耳”——能逃出生天的都算是强军了,大部分京营士兵只能承担“遇警则呼名上城逻守,分泛结营,或宿营宫城,防警夜禁”这类巡逻任务,“潦草具文,敷衍如戏”,还全靠演技虚张声势。李自成的部队到达北京城下时,“三大营兵不战而溃,枪炮皆为贼有,反用以攻城”。


影视剧中闯王大军攻克北京的场景。来 源/《碧血剑》

早在兵临北京城下之前,大顺军已派细作假扮商贩潜入京城,渗透到六部衙门刺探情报,朝廷动向皆被实时传递。而昌平失守后,明朝兵部派出的侦察骑兵则全数被策反,导致京城对敌情一无所知。十七日,大顺军围攻九门,城外三大营官兵倒戈,守城士卒亦军心涣散。十八日攻势加剧,李自成在彰义门外设黄帐,令被俘的秦王朱存枢、晋王朱求桂分坐左右。太监杜勋被吊上城墙劝降,向崇祯渲染义军声势,建议皇帝早作打算,遭厉声呵斥。杜勋威胁若不放其返营,二王性命不保,守城太监曹化淳等私放其归。兵部尚书张缙彦察觉太监有异,急奏皇帝。崇祯手谕令其登城查探,但城防已被宦官把持,经出示御批方得通行。户部侍郎王家彦镇守安定门,严拒二王登城要求:“降贼者即为逆党,岂能放行!”御史王章与给事中光时亨守阜成门,王章亲自发炮击退敌军。当夜彰义门陷落,各门相继失守,京城一直传说是守城太监曹化淳开门投降,曹化淳后来降清接着当太监,为这事纠结了一辈子,专门请求顺治帝澄清为李自成开城门之事,顺治帝批为“化淳无端抱屈,心迹已明,不必剖除,该部知晓”。王章欲死战,被光时亨劝往宫中寻帝,途中遭李自成军围攻,王章大骂“勤王大军将至,尔等死期不远”而遇害。


崇祯帝登煤山见烽烟四起,回宫与周皇后诀别。皇后抚太子及二王痛哭后自缢,崇祯帝手刃嫔妃,砍伤长平公主,遗言“何生帝王家”。十九日黎明,内城告破。崇祯敲钟召百官无应,遂于煤山自缢,太监王承恩殉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