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基建投融圈
精准覆盖PPP业内100,000+读者,一网打尽PPP圈里圈外大小事;独创PPP知识索引体系,每日为您奉上新鲜热辣的PPP资讯大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新基建投融圈

【独家】对PPP咨询业低价竞标的几点看法

新基建投融圈  · 公众号  · PPP  · 2017-08-21 19:2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一是委托方与咨询方知识不对称,便于低价者“忽悠”。


近几年,PPP项目兴起,目前,很多政府委托方对PPP领域的知识不熟悉,而PPP项目涉及到法律、技术、工程造价、金融、财务、行业等知识,政府各部门之间专业分工相对较分散,尽心尽职的主要是负责是本项目的委托方,其他部门只是流于形式,而委托方也不是专业做PPP项目的,很多专业内容很难读懂。尤其是县级部门,政府人员专业化知识相对弱一点,或者经济落后的地方因融资手段受限,把PPP模式只是当成一种融资手段,只要能招商引资,并不重视PPP咨询成果的内容,特别是刚涉足PPP咨询的企业更愿意到没有实施过PPP项目的地方寻找业务,还有些PPP管理部门认为咨询成果只是几十页报告,只要能在财政部的PPP项目库中备案就行了,这些现实中的问题,导致低价者有了“忽悠”的空间。

二是从业人员资格无标准,“游击队”打败“正规军”。


目前,PPP咨询业进入门槛较低,又缺乏有效监管手段,很多企业把PPP咨询费当成 “唐僧肉”,为了扩张市场,各企业迅速招兵买马,专业技术人才良莠不齐,现阶段有经验的咨询人员数量是有限的,为了企业尽快能分到“一杯羹”,又没有时间培养队伍,咨询服务费也是逐渐下降,只能全面降低成本,在PPP咨询业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力成本,因此,节省成本的唯一办法就是让“游击队”充当“正规军”,很多新手还未学会“开车”这上路了,很多企业派的都是“行业杀手”,只要“钱”不要“命”,能不能干,会不会干都接下来,根本不去想不靠谱的方案会不会给政府和投资人造成伤害,照搬照套就完成方案和报告。这样长此下去,PPP模式探索的道路上,进入PPP咨询业的专业人才会越来越少,只会造成PPP咨询人员更加“无节操”。

三、咨询成果评审流于形式,便于低价者蒙混过关。


由于PPP项目咨询是一个新事物,知识体系旁杂,目前国家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计算规则,很多内容还在探索当中,真正有实践经验的 PPP专家很少。PPP项目知识涉及面较广,而跨学科的专业人才也不多,法律人员不太懂工程技术, 工程人员不太懂财务知识,财务又不太懂工程经济,专业知识相互交叉,一般评审的时间就是几个小时,评审专家很难掌握项目的实际情况,无法发挥专家的把关作用,特别是PPP模式推广比较晚的地方,当地掌握PPP操作规则的专家更少,即使评审时有疑问也不敢问,怕闹出笑话。另外,有些地方政府为融资目的,无论项目是否适宜推行PPP模式操作,都按照可行的路子走下来,项目评审时,行不行都得通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