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而战后朝鲜经济能飞速发展,得益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决策,确定了农、轻、重以及军事工业发展的适当比例;相对和平稳定的内部及周边局势;来自中苏两国的大量援助;自然灾害较少以及健全的农田基建设施。
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朝鲜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
因无法再得到来自苏东国家的援助和易货贸易,外汇储备越来越少,原料、燃料和原油的进口锐减,工厂开工不足;因俄罗斯不再提供化肥,导致农产品供应不足,燃油不足又迫使机械化的农场重新回归手工劳动。1994年以来的连续洪水造成全国范围的灾荒,更让朝鲜雪上加霜。加之土地退化,90年代中期朝鲜的粮食产量下降到70年代的一半,大面积饥荒一直持续到1997年。
在国内经济极端困难、国际环境极度孤立的情况下,朝鲜自己搞出了原子弹,并掌握远超韩国的弹道导弹研发、制造能力。它还拥有一支令人生畏的“网军”,其独创性及技术水平令国际专业人士吃惊。
朝鲜的市场化改革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朝鲜已经出现了市场化经济的影子,主要以灰色经济的形态存在。
美国布鲁金斯学者海西格和欧(Ralph Hassig and Kongdan Oh)2009年出版的《朝鲜的隐形人:隐士王国的日常生活》,以“隐士王国”来形容朝鲜:
“平壤大街上的市民们表面上都包围在没有差别的蓝蚂蚁外衣下,但是仔细分辨,会发现其中一些在使用蓝牙耳机,一些人脖子上挂着金项链,女性手上的挎包也能依稀分辨出欧美的名牌。这些静悄悄的变化几乎每天都在增加,以至于,朝鲜人自己都已经把平壤、罗津等地出现的新富称为‘金主’阶层,代表着朝鲜社会生活中一个新兴的中产阶级。”
“苦难行军”期过后,集体分配体制开始瓦解,市场经济在朝鲜开始加速。根据韩国首尔国立大学Byung-Yeon Kim教授等人2017年的测算,
灰色经济已经占朝鲜GDP近70%,几乎完全取代了传统的公共分配体系,占据朝鲜国民收入的大半。
在一些特区城市和边境城市,参与率甚至接近90%,只有特权阶层聚集的平壤,居民市场参与率最低,约55%。
如今,朝鲜人的经济意识也发生了相当大变化,与之前依靠国家相比,更偏向于依靠个人、依靠市场化的意识。“有偿劳动”、“财产所有”的意识不断得到强化。用朝鲜人自己的话说:看待家庭出身重要,但赚钱的能力已经比社会背景更重要。
延边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院长金强一表示:
“朝鲜的市场经济意识比我们改革初期要强,今天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超过中国上世纪的80年代。”
市场化经济还延伸到房地产领域。
朝鲜市场化发展了30年,一般的朝鲜市民中已经出现“钱主”等阶层。
这些阶层一般是通过对外贸易和海外劳工赚取了外汇,甚至有很多还是地下外汇,
为了消化掉这些外汇资金,朝鲜将这些地下的外汇投资到地面上,主要方式就是房地产。
如今,朝鲜私人公寓楼早已雨后春笋般涌现。2010年平壤的公寓价格已经达到每平方米3000元人民币。到2016年,一些消息显示平壤房价涨到了每平方米5000元,与鸭绿江对岸的中国丹东房价相近。
金正恩2011年上台后,提出“大米比子弹更珍贵”,将增加粮食生产视为朝鲜经济的重中之重,这被认为是突破先军政治束缚、以经济发展为先的标志。在2013年3月召开的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七届二中全会上,朝鲜公布了发展核武器和建设经济的“并举路线”。2016年,金正恩明确提出“先经战略”,对之前的“经核并举”又有明显调整。
金正恩对国家经济运行体制进行了一系列“革新”,土地承包、企业扩权并且建立特区和开发区。2012年以来,朝鲜综合市场的数量也不断增多,并且放宽了对允许出售的工业品和经商人员年龄等方面的许多限制。
据俄罗斯《消息报》报道,朝鲜所有企业,现在都可自行计划生产,只需将计划通报上级单位即可。一旦他们完成了国家分配的定额,其余部分可以自由地在市场上出售,可以与供货商和顾客讨价还价。所获得的资金(有时是美元或人民币),用于购买原材料、发展生产基地和支付人员工资。
即便是朝鲜国企,同样可以通过分支机构在其他领域进行投资。比如朝鲜航空公司就投资了饮料业和出租汽车行业。农业也不例外,为公营合作社工作的农民可以在自己微小的自留地上耕种,然后可以把出产的产品卖给所谓的“黑市”,这种黑市在朝鲜的所有城市存在。
与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类似,朝鲜的改革也力求稳健。
如搞“土地承包”但并不解散合作农场;鼓励企业灵活经营但并不改变产权属性;建立特区、经济开发区,但采取“鸟笼式”的开放。
金正恩尤其重视让民众吃饱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