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同级别的项目放在美国,造价至少翻番。
特朗普为传统能源企业打破了“节能减排”这个紧箍咒,使他们松了一口气,短期内能够获得更多利润空间。
在2015年,美国可再生能源仅占全美能源消费总量的10%,其中地热、太阳能、风能和水力发电这些完全不产生碳排放的可再生能源占比也就只有5%了;煤、石油、天然气这三大传统能源则占81%的大多数。
由此可见,可再生能源近期内还无法做到完全取代传统能源。开发可再生能源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而且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成本往往高于传统能源,所以这些企业需要一段时期的政策扶持和政府补贴才能发展壮大。
特朗普反对“节能减排”就等于支持传统能源企业,而尚处于幼年期、尚无成本优势的可再生能源企业并无还手之力。这种做法在短期内可能使美国能源的价格下降,顺带着降低美国制造业的一部分生产成本。这样既照顾了能源集团,又可能给制造业带来利好、多创造一些就业机会,也就安抚了特朗普支持者中那部分“愤怒的蓝领”。
美国2015年的能源消费结构,可再生能源产业仍然显得稚嫩
特朗普要想放弃“节能减排”,就等于违背美国在《巴黎气候协议》中做出的承诺。美国政党轮替导致后任政府不认前任政府外交承诺的事情,可谓数不胜数,在朝核问题上也是如此。
正如孔乙己认为窃书不能算偷,特朗普也认为民主的违约不能算耍赖。此时此刻,美国科学界和环保人士对于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问题的态度,显然是特朗普向能源集团输送利益的最大阻碍。
名不正则言不顺,只要美国科学界和环保人士仍然占据道德制高点,特朗普的麻烦事就少不了。所以特朗普选择这个时机刻意打压科研机构,就是要削弱他们的话语权。
此时此刻,特朗普在乎的不是“谁有真理”,而是“正合我意”。毕竟,气候变化的影响需要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才能明显地体现出来,而总统任期只有4年,特朗普自然更在乎这4年里谁更能为他提供有力的支持。取悦能源集团会为他带来更现实的好处。环保项目属于典型的基础研究,依靠的是政府的财政支持。特朗普当然不乐意看到科学界拿着他的财政拨款来反对他的政策,要坚决地砍砍砍。
“捡软柿子捏”并非没有先例。从美国历年联邦研发经费的走势图可以看出,非防务研发(蓝线)和防务研发(红线)的经费,在1980-1992年期间出现了明显的此消彼长。这段时期正好是共和党人里根和老布什执政的时期,通过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而这一时期美国科学界的研发经费则受到明显压制。
特朗普的竞选口号是“让美国再次强大”,而“再次强大”的一部分就是重整军备。特朗普总统计划将2018年的国防预算支出增加10%,即540亿美元,其目的当然是取悦军工集团和美国军方。
可是美国政府常年入不敷出,国债总额迅速攀升,地主家里也没有余粮。要不然特朗普也不至于抱怨F-35战斗机贵得离谱。这么大一笔军费开支从哪儿来?美国经济低迷,特朗普又承诺减税,所以“开源”基本没戏,只能在“节流”上做文章。至于如何选择“节流”的具体对象,特朗普的原则当然是捡软柿子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