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计划时代
在我们父辈那一代,家人买油有油票,买布有布票,买粮食要粮票。奶奶说那个时候家里做菜没有油,每个月领肉了回家肥的先榨油······
在那个物资短缺的时代,油、粮、布这些生活必需品的票证,是比钱更值钱的东西。
很多人痛恨那个时代的分配制度,但无可否认的一点,正是这种分配制度,在供应短缺的时代,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每个人能吃到一点肉。
穷人与权贵在生存资源面前,前所未有的平等与接近。
因为只要你拿着票,这个物品不管多紧缺,就不会涨价,你都能换取你生存需要的物资。
相反没票的,有钱也没用。
今天的房地产市场也是如此!
政府通过规划和土地出让决定长期供给,通过审批限制发放证件的速度,控制短期供应;通过限购政策控制需求多少,可以通过贷款政策控制个人的购买能力。
也就是说政府让市场有多少供应,市场就会有多少供应;政府让市场有多少需求,市场就会有多少需求。
今天依然有很多人认为很快还有下一个周期。
但这一次的调控周期一定比你想象的要长的多!
为什么?
因为2016年的房地产暴涨冲击太大了,几乎所有的热点城市都上涨了50%,试想如果17年再上涨50%,会怎样?
2016年的上涨让太多的老百姓开始学习炒房,如果2017年再上涨,则绝大多数的老百姓会从投资人变成赌徒,如果17年再涨50%,这些赌徒18年敢卖血卖肾停止一切工作炒房。
这也是政府调控的根本原因,
在市场失灵,在人性失去理智之时,造成系统性灾难结果之前,必须通过政治手段,打击非理性炒作,保证人人能有房住。
我们的政府允许资产价格提升,但是不会允许中国的不动产市场以极其危险的方式继续前行,不会让前年暴涨之后的股灾重演,不会出现美国次贷危机之前长期放纵不动产的价格,最终崩溃清盘重现。
很多人质疑上层不知道大城市住宅用地供应不足?不知道供需失衡会造成价格暴涨?
相反上层很清楚。但是在城镇化建设进行中,在全面迈入小康社区关键性的阶段内,我们有限的土地供应资源必须不能无限向住宅供应,土地会优先保证建设小康社会这一重要的任务。
1.保证18亿亩耕地红线。
2.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用地的供应。
3.科教文卫等公共事业用地也需要大量的供应保证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因此,即使现在大城市住宅用地紧缺,政府也不能无节制的大幅度提高一二线城市住宅供应土地;与此同时,一二线城市又是人口集中涌入之地,所以中国大中型城市的住宅供需矛盾短期内无法调和。
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不管,就会出现房价飙高,有钱人资产翻倍,没钱人连房子都买不到。
所以政府必须
在需求端进行管控
,不能让有钱人想买就买,想买多少就买多少,
尽最大可能的均分到每一个人
,保证刚需和新城镇居民有安居之地,
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至少拥有两次上车的机会
,能够分享到城市化发展的红利。
这不是市场行为,但更不是市场经济的开倒车,而是非常明智的必要的举动!符合国家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