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格隆汇
格隆汇旗下公众号。分享和探讨港股、美国中概股以及少量估值确有吸引力之A股的投资线索、投资机会与投资心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格隆汇

华盛特约 | 传媒行业2020年策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格隆汇  · 公众号  · 财经  · 2019-12-18 18:5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电影行业



2017年开始,席卷影视行业的监管风暴使行业坠入冰点,行业供给明显收紧。 今年以来,政策延续,内容监管是重中之重。 不过,进入年底,监管开始松动,主要体现在国庆节后积压的古装剧开始集中上线,同时2020年春节档定档影片明显增多,题材与数量都开始增加,行业进入去库存周期。


另外,12月13日,司法部发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公布并公开征求意见,意味着文化产业的促进迈开了坚实的一步。 政策不再是一味的监管,而开始从监管向促进转变。 总体而言,我们对2020年的政策方向还是比较乐观的。


截至12月16日,2019年国内电影票房为611.55亿元,超过了去年全年606.88亿票房,预计2019年全年票房将较去年小幅提升5%左右。

从观影人数来看,截至目前总观影人数达16.52亿人次,去年全年为17.18亿人次,还剩下半个月,贺岁档如果发力,总观影人次有望与去年持平。 票房增长主要依靠票价增长(35.5元增至37.0元)。

2019年,进口影片的放映限制进一步放松,可以看到的是,传统的国产电影保护月的概念正在变得模糊,7、8月上映的进口片数量明显增长。 不过,国产影片的竞争力并没有随着进口片的放松而下降,可以看到的是,票房贡献前五的影片中,国产影片占了4部。 截至目前,国产影片贡献了60.5%的总票房,与去年基本持平。


并且,回归内容仍是这两年的趋势,高评分不意味高票房,但低评分一定意味着低票房的逻辑越发应验。 今年票房排名靠前的电影,可谓都是叫好又卖座的佳片。

不过,市场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前五影片的票房占据了总票房的32.2%。 另一方面,还有超过400部的影片(约占72%)只录得了2000千万及以下的票房。 参考美国成熟的电影市场可知,电影院线被所谓的商业化大片所垄断,而小成本、艺术电影的生存空间或被挤压。
其实,上映的电影已经算是一种成功了,每年在电影局备案立项的电影数量常年在3000部以上,而上映的电影数量则只有5、6百部左右。 根据国家电影局的数据,今年1~7月电影备案立项数量较往年有明显减少,按照国产影片2~3年的制作周期,预计将对2020年下半年的供给量开始产生影响。

虽然总供给量有所下降,但我们认为影响的主要是那些中小厂商的项目,头部厂商的现金流较充裕、生产规范、调整及时,供给量未必影响很大,今年的华谊兄弟算是例外。


2020年的春节档竞争格外激烈,题材丰富,阵容强大,可望拉动2020年春节档票房较2019年有明显提升。 建议关注相关标的,光线传媒、万达电影、中国电影等。

再来看院线。 截至发文时止,2019年国内银幕数量扩张至超6.7万块,年增速为12.8%,继续超越票房的增速。 2018年末,国家电影局国家电影局下发《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影院投资建设,2020年银幕数量超8万块的目标。 现在看来,要完成这一目标很有难度。

伴随着银幕数量的持续增长的是单银幕收入的持续下降,进而使院线公司的毛利率也同步下降。 2018~2019年,过快的扩张已经产生了副作用,如星美旗下大量影院欠薪欠租,暂停营业,完美世界收购影院业务后仅一年多便放弃离场等。

可以看到,2019年头部院线的扩张速度仍然很快,万达院线影院数增加79家,银幕数增加449块,大地院线影院数增加167家,银幕数增加565块……预计这一趋势在2020年的政策压力下,可能只增不减。 2019年的观影人次可能仅仅是持平而已,换来了影院上座率的继续下降,如何吸引更多人走进影院是一个长期的难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好奇小姐的好奇心  ·  我居然用一只鸡,换了个女友!
8 年前
肌肉训练营  ·  2017欧美最夯的5款发型look,帅没谁了!
8 年前
东灵通知识产权  ·  像保护救生圈一样保护知识产权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