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声
「三声」聚焦文娱创业领域的企业、人物、热点、资本,提供最专业的文娱产业报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三声

「舞者」的群体表达 | 爱奇艺综艺观察系列②

三声  · 公众号  · 娱乐  · 2021-10-21 22:4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不淘汰”和“AB角”成为了贯穿《舞蹈生》节目的赛制关键词,竞争与成长的主题下,节目成为了舞蹈生所面临生态环境、乃至从初心到职业选择的一种微观缩影。


然而,对爱奇艺这批节目而言,“成为行业的镜子”并非目标的全部,在通过节目的设计、人的塑造所产生的火花当中,平台既是微缩面,也是放大镜,在满足圈层“头号玩家”们需求的同时,与他们一起,探讨人群之下的面貌与可能性,成为了节目的一种深层提问。


01|人群


“‘舞蹈生’在国内是一个比较特别的群体,一方面数量上是很庞大的,另一方面也有专业的体系支撑。”顾超峰对《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表示,“同时,他们又有与我们以往在节目当中看到的原创音乐、说唱歌手这类的形象有着很大的差异。”


此前,市面上有过不少舞蹈类节目,其中的一些还获得了相当不错的热度和口碑,但另一方面,真正将“人”作为主体,放到节目的中心层面,这样的尝试实际上还没有过。在策划阶段,顾超峰和他的团队做了一些调研与实地采访,发现了这群人一直处于一种待挖掘状态,另一方面,也属于“可挖掘”的范畴。


确定了这个认知之后,《舞蹈生》团队抓紧了在全国选人的步伐,两个基本的方向也被确定,一方面是直接奔赴各大舞蹈类专业院校、开设有舞蹈专业的院校(尤其是艺术院校),节目组几乎跑遍了所有相关院校,寻找既突出、又适合的人选;另一方面,节目也从各个角落寻找真正热爱舞蹈的非专业的舞蹈生,两者共同组成了参加节目的40位“舞蹈生”。


李繁告诉《三声》: “我刚接触到节目组的时候,节目很多东西还处在保密阶段,但‘舞蹈生’三个字就让我想到了读书时的的那种感觉。” 初舞台前后,朱佳妮以普考生身份一步步努力考上心仪院校、钟雨芯没上过舞蹈课却喜欢通过视频一步步学的故事都获得了讲述,“人群”的意义开始展现。



顾超峰介绍,选人过程当中,《舞蹈生》遵循着三个标准: 首先是专业能力 ,这当中不仅包括了舞蹈能力的深度,也包括了舞蹈技能的广度,这是节目最终在品质上最基本的保证; 第二个则是个性 ,既然是以“人”为核心的节目,选手本身的性格特点也会迅速吸引到节目,这两点是最重要的考量标准。


而第三个标准“观众缘”则略为抽象 ,但在“认真去看舞蹈生们”上各种课的过程中,顾超峰发现,就是会有一些选手总能吸引到别人的目光,她可能活泼,可能沉默,这种第一眼就能抓到别人眼球的人,都会纳入到节目选拔的对象当中,然后通过面试的镜头进行新一轮的验证。


不同的来源、多重的标准提升了节目“人群”在相对统一标签下的丰富度。例如,在初舞台就用曼妙的朝鲜舞吸引众人目光的田轩宁,职业理想实际上是当演员,但这也并不与“舞蹈生”的冲突相矛盾。“舞蹈和表演在很多地方要学的东西是相通的。”田轩宁告诉《三声》,更何况,自幼学舞的经历,一定意义上也塑造了现在的自己。

02|环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北京学而思小初衔接  ·  本届迎春杯要搞个大新闻!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