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苹果公司对于AI策略的看法和实施情况,以及其在端侧AI领域的探索和优势。文章中提到,尽管苹果在AI领域的宣传策略似乎比其他公司保守,但其硬件积累可能是关键优势。苹果注重系统级能效优化,通过掌控关键组件,实现更长的电池续航和更好的体验。在AI的融合方式上,苹果更注重“无处不在”而非“专门入口”,更符合自然交互习惯。但对于苹果是否错失AI时代的问题,仍需观察其是否能将硬件能力与真正有价值的应用场景融合。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苹果公司的AI策略
苹果在设计和开发产品时考虑整个系统的情况,硬件、软件、系统、服务都是一体的。其能效导向的设计哲学在AI时代尤为重要。苹果的AI策略是逐步融入现有产品而非推出独立AI平台,这种稳健策略反映了其前瞻性思考。
关键观点2: 苹果的硬件优势
苹果自研的第一款基带芯片C1标志着其在通信技术上的自主可控,为整体能效优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苹果的硬件积累,如自研处理器、内存优化、调制解调器到神经引擎等,为AI应用提供了统一的系统级基础。
关键观点3: AI在苹果产品中的应用
Apple Intelligence在实际使用中的表现,如写作辅助功能和照片应用中的对象移除工具,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AI在保护用户隐私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关键观点4: 苹果面临挑战与机遇
苹果在AI领域的挑战在于如何发现真正的杀手级应用,以引领下一波移动设备的体验革命。其机遇在于通过系统级优化和硬件积累,提供令人惊叹的功能,并满足用户需求。
正文
我们谈到的第一个核心议题是,为何当全球都在讨论大模型时,苹果却始终在强调其硬件能力的提升?
Bob Borchers向我们这样解释:“苹果在设计和开发产品时,会同时考虑整个系统的情况,因此,硬件、软件、系统、服务都是一体的。”苹果会更注重芯片的能效比,而非单纯追求计算力,这在A18芯片的设计中有所体现。
Bob Borchers认为:“每瓦性能是苹果芯片设计的关键指标,这一点对于iPhone、iPad和Mac等电池供电设备尤为重要,因为用户期望尽可能长的电池续航时间。”
苹果自研的第一款基带芯片——C1芯片,标志着其在通信技术上的自主可控,并为整体能效优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Bob Borchers补充道:“C1芯片代表了苹果芯片发展的下一步,这一进程始于第一代iPhone芯片,随后扩展到iPad和Mac。
鉴于智能手机中的通信基带模块耗电量大,我们为iPhone专门研发了C1芯片并集成于SoC中,通过智能能耗管理,显著提升了iPhone 16e的电池续航能力。”
这番话揭示了苹果硬件策略的核心逻辑——通过掌控关键组件,实现系统级能效优化,为用户提供更长的电池续航和更好的体验。
从产业角度来看,苹果的能效导向设计哲学在AI时代尤为重要。当前的AI应用,尤其是模型推理产品,将消耗大量计算资源和电能,也需要巨大的内存。如何在有限能耗下最大化AI处理能力,以及如何通过系统级优化SoC芯片,为未来更复杂的AI工作负载预留空间,都是端侧AI发展的关键。
Bob Borchers在谈到产品的生命周期时表示:“为什么Mac、iPad和iPhone能够使用这么长时间,并且我们还尽可能长时间地为它们提供软件更新?因为我们从一开始(硬件设计时),就考虑到了这一点。”这种前瞻性思考同样适用于AI时代的产品设计——
今天的硬件决定明天的可能性。
对苹果来说,AI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