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根据招股书,KK集团旗下品牌KKV、THE COLORIST、KK馆同店销售由截至2020年6月30日至2021年6月30日增加比例分别为11.3%、0.4%及1.9%。
同店销售上不去,只能转而新设零售店刺激消费。2019、2020年,其新设立零售店总数为131家和345家,是名如其实的开店狂魔。然而,这更像是饮鸩止渴。
2018年、2019年及2020年KK集团零售店总数分别为80家、211家及556家,相应收入规模分别为1.55亿元、4.64亿元及16.46亿元,两者的确是正相关关系,但关联净利润数据就会发现新设立零售店越来越多,其亏损敞口却也随之放大,呈现负相关关系。
在亏损敞口不断放大的同时,KK集团并没有减缓开店的节奏。其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度,其计划增设290家及270家零售店。
比照开店计划,在提袋率(是指在商店中购买商品的顾客人数占光临商店的顾客总人数的比率)不降低的假设下,未来1年至2年,KK集团的亏损还将继续扩大。
店越开越多却越亏越大,根本原因是其低坪效所致。
从耳目一新的潮流集合品牌形象逐渐变成消费者心中不痛不痒的存在,商场、写字楼随处可见的店面,在消费者学会捂紧钱包的理智消费面前,KK集团的单店日到店消费人次在当红网红品牌中持续垫底。
根据国信证券单店模型测算,以公司旗下潮流零售品牌调色师为例,对比近年来新消费网红品牌奈雪的茶、海伦司小酒馆及海底捞,“调色师”因为最低的日到店购买人次,坪效垫底。
要知道其单店投资回报周期在12-21个月,在快消领域这个周期区间也就是泛泛之辈,可如果无法迅速提升坪效,这个回报周期还将被进一步拉长。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为支持大量新开设零售店,KK集团囤积了大量库存。根据招股书,2018年、2019年及2020年,KK集团存货分别为0.70亿元、4.78亿元及7.41亿元,对应年度的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163天、301天及19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