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能力要求的第一个层次同样是知识点,不过,如果你列出工作中所有能用到的知识点,你会发现它们少得可怜,大部分只相当于某一门功课某一个学期的知识量,就算是偏技术类的专业,也仅仅相当于大学里某门主修课四年的内容。
而且,即使职位升高,需要的专业知识点也并不会增加,像管理线甚至会减少。
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为什么有些成绩一般的学生,在工作上的能力却很强”,原因也正在于此。
好成绩的前提条件就是第一层次知识点的学习很扎实,但有很多“聪明人”,因为各种原因(比如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名师指点),连基本的知识点都掌握不好。
但这一类人到了职场上就如鱼得水了,不需要掌握复杂拗口的名词,不需要理解绕来绕去的逻辑,更不需要背诵和默写,
掌握方法之后,只要运用好有限的知识,也能解决问题。
不过,工作中对掌握知识点的要求也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就是对相关行业、上下游行业知识的学习。
比如广告业,总是服务某个行业客户的,你至少要理解这些产品是如何卖出去的,了解这些消费者的特点。
如果你专门服务某一两个行业,那么你对该行业知识了解的要求,基本要等同于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
但是,这些相关行业的知识通常是需要你自学的,
如果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业务能力的差距就在无形之中拉开。
另一个不同之处是新知识的学习。
上学时的知识点,通常比较经典,十几年的教科书,现在也能凑合着用。
但现在大部分行业的知识更新都很快,
像我之前从事的电商运营,只要是涉及到工具类的知识点都是三个月一小变,一年一大变,脱离这个行业一年,偶尔回来看一看,连设计师的变成人工智能了。
这些工具类的新知识,早一天知道,就多一天“知识红利”,这就要求我们对新知识足够敏感。
总的来说,
专业知识不是关键,真正拉开职场差距的是第二个层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