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方空间
呈现中国建筑现场,提供最佳建筑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有方空间

醒来,是日照金山:梅里泊度酒店,庄子玉BUZZ新作

有方空间  · 公众号  · 建筑设计  · 2025-05-21 09:4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 场地原貌  ©BUZZ庄子玉工作室
△ 对侧山脉及雾浓顶观景台  ©苏圣亮

△ 总平面图  ©BUZZ庄子玉工作室


建筑拉长的线型体块沿街伸展,既是对远方连续山脉这一横向关系的致意,也有意遮蔽了原开凿西景线公路时对自然山体的破坏。靠近山谷的部分在水平方向扭转出不同的角度,如手持的转轮留下瞬间的动势,建筑空间随之产生戏剧性的变化,形成在垂直方向堆叠的体验“岛屿”,各层间的错位挤压出不同的画面,也让内部观看雪山的角度产生更有指向性的具体内容。


△ 酒店建筑外观  ©苏圣亮

△ 体块扭转  ©苏圣亮


立面材料的应用也尽可能与场地相结合。底座部分选择了当地的片石为材料,与自然山体紧密相连;碎石隐匿了山体的高差,树起客房用来遮挡公路视线的庭院,包裹起前场起伏的片墙,围出端头平静的水面。


△ 酒店前场  ©苏圣亮

△ 底层景观  ©苏圣亮


它让主入口变得神秘而有洞穴般的探索感,并将周围景观一并纳入酒店范围,构建出与前场三角区错落统一的联结,也柔化了建筑和公路交通之间的硬性关系,最后向上延伸至二层扭转的露台,整合出一个有活力的“内容基底”。


△ 酒店入口  ©朱雨蒙


底层建筑如从景观中自然生长出来,但又不像地景建筑一样完全消失在景观里。故此,上部采用了贴近藏族传统民居和寺院的白色涂料,以最纯净的颜色呼应了远山,渐入自然背景。横向的形态和轻盈的颜色,让上层更具漂浮感,也与底层形成强烈的对比关系。


△ 墙身大样图  ©BUZZ庄子玉工作室

△ 酒店建筑外观  ©苏圣亮


远看像一个纯净的白色体块伏在自然的基底之上,近看又具有极强的几何感,是对于自然的一种内生化的张力表达。立面的白色涂装和石材又巧妙地延续进室内,使建筑内外视觉上更加和谐统一。


△ 酒店建筑外观  ©朱雨蒙



从洞穴一般的入口进入酒店,沿曲折的小径路过卡瓦格博峰落在水面的倒影,转进室内空间。酒店大堂半埋入景观以下,开阔的整面玻璃被推到室外水池尽端,水面被框入大堂的前景,从室内能平行望向梅里雪山在池水中的双重镜像。


△ 入口通道  ©朱雨蒙
△ 酒店大堂  ©德钦梅里泊度酒店
△ 大堂窗景  ©德钦梅里泊度酒店

△ 入口层平面图  ©BUZZ庄子玉工作室


中庭由一个向上盘旋的楼梯串联,通高的部分直指顶层,自然光从屋顶的开窗倾斜而下,光化作神圣的载体垂直穿透建筑,打在首层的水面上。顶部的天光照亮墙壁,烛台的光晕和影子同时落下,傍晚夕阳的余辉穿过空隙,在白墙上留下冷暖相应的色彩。


△ 中庭  ©苏圣亮

△ 中庭剖面图  ©BUZZ庄子玉工作室


从大堂、餐厅、茶室、酒廊到顶层冥想空间,各层公共区域环绕中庭向上排布。沿着步梯向上,视线也随着步梯方向旋转变化,洞口慢慢迁移,视线不断与公共空间的片段交错,在垂直和水平向的流动变化之中,视线交织着光影的变换形成了有趣的连续界面和一系列体验的关联,使整个公共区域在保持各自独立状态下又多了一重动态的统一。


△ 中庭洞口关系  ©苏圣亮

△ 中庭洞口及对话关系  ©朱雨蒙


步梯和一系列的墙体转换,使中庭的水平视线关系由底层最开阔的连通,向上逐渐收缩,像风化千年的石窟,散落着大小不一的洞口。开洞的逐渐收缩,也让通过关系变成驻足凝视。这种以传统石窟为体验原型的串联空间,让公共区域像一座垂直的园林,动线和视线皆在其中任意游走。


△ 模型研究  ©BUZZ庄子玉工作室
△ 中庭洞口及对话关系  ©苏圣亮

△ 视频截帧  ©是然建筑摄影


内部的洞口和立面的开窗保持同样的互动:是看,也是被看;既是展示,也是游走。它们让行走和观看的体验感交相呼应,反复穿插。这种层层递进的体验关系,和观看梅里雪山有着相似的方式:从远观百里长卷慢慢转换到凝视锋利的山尖,目光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由深及浅,又由浅及深,层次丰富而充满秩序,是逐渐由外扩转向内在的不断探索的过程。


△ 框景关系图解  ©BUZZ庄子玉工作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