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泰电子研究
张騄及小伙伴们关于电子行业的信息与观点分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华泰电子研究

【华泰电子】【蓝思科技深度报告】电子+汽车齐发力,垂直整合开疆土

华泰电子研究  · 公众号  · 股市  · 2020-03-29 19:2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毛利率同比提升 8.9pct 21.3%



下游需求回暖驱动 3Q19 单季毛利率大幅提升。 根据年报及季报,受益于下游需求回暖、稼动率提升, 2019 年前三季度蓝思毛利率同比提升 0.6pct 23.6% ,其中 3Q19 单季毛利率同比增长 9.3pct 29.2% ;规模效益驱动下,蓝思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均同比下降,但负债增加致公司财务费用大幅提升、政府补助减少致其他投资收益下降,因此蓝思经营利润率同比下降 0.2pct 6.0% ,归母净利率同比下降 0.2pct 5.4%



自主研发设备提升产线自动化率优化蓝思经营及生产效率。 根据招股说明书,蓝思大部分设备是公司在行业通用设备上优化改进所得,并通过开发适合产线的定制自动化设备、向签署保密协议的设备供应商采购定制化专用生产设备,用于提高加工精度、优化生产自动化水平从而提升经营效率。根据 Wind 数据, 2018 年蓝思总员工人数同比下降 6.8% 8.8 万人,其中生产员工人数同比下降 8.1% 7.3 万人,占公司总人数的 83% 。随着产线自动化率提升, 2018 年人均创收同比提升 25.5% 31.45 万元。



技术实力奠定龙头根基,产研协同强化客户黏性带来更优成长机遇


视窗防护玻璃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 由于不同类型、不同品牌的消费电子产品形态各异,因此用于显示屏、触控模组保护和装饰的视窗防护玻璃产品需要高度定制,且下游客户对于视窗防护玻璃的厚度、大小、加工精度以及其表面油墨层、强化层、功能薄膜层的厚度、硬度、透光率等指标也都有着严格要求。视窗防护玻璃的研发与生产涉及机械设计、自动化、光学、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综合运用,生产工序较为复杂,且消费电子产品更新迭代周期较快,因此对于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以及快速响应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蓝思持续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储备,多品类布局保障领先优势。 蓝思作为视窗防护玻璃行业领军企业,多年来致力于视窗防护类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根据公司年报及季报, 2018 年研发支出为 14.8 亿元,占收入比例为 5.3% ,较 2012 年的 3.4% 有显著提升, 2019 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率达到 5.9% 。截至 2019 6 月末,蓝思共获得专利 1404 件,其中发明专利 100 件,实用型专利 1223 件,外观设计专利 81 件。如今,蓝思已掌握了视窗及后盖防护玻璃、蓝宝石、精密陶瓷等产品生产的核心技术和工艺诀窍,可提供特种玻璃、蓝宝石、精密陶瓷、精密金属等多类型产品以及触控、贴合、模组、组装等多类增值服务,技术实力及市占率全球领先。


蓝思已成为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客户的核心供应商,并保持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视窗防护玻璃作为消费电子产品的必备零部件,产品质量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外观选择和使用体验,因此,终端品牌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会设置严格的供应商认证机制。凭借多年来在技术水平、研发能力、生产控制、质量管理、生产规模等方面的竞争优势,蓝思不仅通过了多家国际知名消费电子品牌厂商的供应链认证,还与苹果、三星、华为、 OPPO VIVO 、小米、摩托罗拉、特斯拉、亚马逊等国际知名品牌保持多年稳定的战略合作,在技术创新及研发储备方面具有深度互信的合作。



苹果引领外观创新,5G时代玻璃盖板需求攀升


外观设计仍为手机重要创新点,苹果玻璃盖板方案升级持续推高单机价值


手机外观设计对消费者的影响仅次于相机。 手机问世之初,原本只是作为消费者的通讯工具,用于语音通话、信息通讯等,但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为信息传递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智能手机的升级创新。以光学应用为例,在照片实时分享、直播、短视频等应用兴起之际,手机相机从传统后置单摄方案不断向高清、广角、变焦、3D感知的多摄模组方向升级,并通过添加AI处理进一步增强手机相机性能。根据艾媒咨询《2020年手机不同功能对消费者的影响》调查结果,相机仍然是消费者最为看重的功能,排名第二的是外观设计。随着防尘防水、抗摔耐划、无线充电、5G通讯等功能需求不断增加,我们认为手机外观将持续成为品牌创新升级的重要方向。



苹果颠覆智能手机外观设计开启全触控大屏时代, iPhone X 重回玻璃机身设计。 苹果作为智能手机创新引领者,从 2007 年发布 3.5 英寸全触控大屏、金属机身的初代 iPhone 颠覆智能手机外观设计认知开始,其智能手机系列的外观设计也伴随着手机性能升级而不断更新,包括如 iPhone 4 的双面玻璃机身、 iPhone 5s Touch ID 指纹识别、 iPhone 6s 的玫瑰金配色等。尽管为了增强手机防刮耐摔性能,苹果自 iPhone5 开始放弃玻璃盖板转而采用金属机身,但至 2017 年,在 iPhone 发布十周年之际,苹果推出特别款 iPhone X 机型时,重回玻璃机身设计并升级为双面 2.5D 玻璃,并采用 5.8 英寸刘海式全面屏方案引入 Face ID ,由此开启了面部解锁生物识别的新潮流。



iPhone11 系列后盖为整片玻璃一体化塑形而成。 iPhone X 重回玻璃机身方案后,苹果在之后 iPhone XS/XR/XS Max iPhone 11 系列中也都采用了双面玻璃机身的设计。 2019 年秋季苹果发布 iPhone 11 系列手机,外形延续了刘海屏、双面 2.5D 玻璃机身方案,共有白色、黑色、绿色、黄色、紫色、红色六种颜色可选;相机配置方面 iPhone 11 升级到后置双摄, iPhone 11 Pro/Max 升级到后置三摄镜头。值得注意的是,据 IT 之家讯,苹果在 iPhone11 系列中采用了硬度更高的玻璃,采用双离子交换工艺强化处理,且摄像头凸起部分是由整块玻璃一体塑形完成,与以往玻璃后盖钻孔嵌入镜头模组的工艺有所不同。



iPhone11 系列玻璃机壳方案升级提升单机价值量。 据苹果官网, 4.7 英寸屏幕、采用玻璃后盖的 iPhone 8 保外维修价格为 2729 元, 5.8 英寸、全面屏机型 iPhone X 保外维修需要 4269 元, 6.5 英寸、后盖玻璃一体化塑形的 iPhone11 Pro Max 保外维修费用则增加至 4659 元,可见随着外观设计向全面屏、双面玻璃机身、一体化塑形玻璃等方案升级, iPhone 单机玻璃机壳的价值量也在不断提升。



无线充电功能兴起,玻璃盖板成为智能手机外观首选


金属机壳抗摔且可提升手机外观质感,2017年渗透率高达75%。 智能手机常见的外观件按材质可分为塑料、金属、玻璃、陶瓷、皮革等。由于塑料加工简单、生产成本低且可塑性强,在主打性价比的手机产品中使用较多,但另一方面塑料外壳质感相对廉价,因此在消费升级过程中,手机厂商开始在高端机型上采用金属机壳。2013年,HTC M7机型三段式的金属机身设计引起了手机外观改革浪潮,并且随着工艺进步,中低端机型也陆续采用了金属机壳。根据CINNO数据,2015-2017年全球手机后盖塑料材质渗透率由65%降至9%,而金属机身的渗透率则从27%提升至75%,一度成为手机后盖主流方案,例如苹果的iPhone 5至iPhone 7系列也都采用了金属机壳。


无线充电功能兴起,金属机身逐渐被淘汰,玻璃盖板重回主流。 2017 年,苹果 iPhone X 机型弃用金属机壳并重新采用了双面玻璃方案,主因金属机身无法支持无线充电功能。无线充电是指在不采用充电电源线链接的情况下,通过线圈能量耦合实现能量传递,完成设备与充电基站的连接。手机金属材质机壳的电磁屏蔽特性将导致无线充电功能无法正常工作,且金属自身导热性也使得这一功能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在此情况下,玻璃机壳兼顾质感与美观、并可支持无线充电的特性使其成为高端手机的外壳材质首选,金属机身因此逐渐被淘汰。根据 CINNO 数据, 2015 年手机后盖中能够玻璃材质渗透率仅有 7% ,随着无线充电需求不断提升, 2Q19 玻璃机壳渗透率已达到 56%



陶瓷、皮革外壳带来差异化尊享体验,主流品牌旗舰机型已有应用。 据快科技讯, 2016 2 月小米 5 手机问世,尊享版采用微晶锆纳米 3D 陶瓷机身,成本较玻璃机身贵 75% 。尽管陶瓷机壳成本较高、且低韧度也导致陶瓷机身从高处衰落容易发生崩口、缺角或断裂等现象,但考虑到陶瓷机壳高硬度、强信号等特质以及差异化产品体验,小米在 MIX 、小米 6 尊享版及小米 MIX2 等机型中都采用了陶瓷机壳,华为 P40 Pro+ 也采用了精密陶瓷后盖。此外,皮革因其更优的质感体验也成为主流品牌旗舰机型的选择方案。 2018 10 月华为发布 Mate20 系列,其中限量版保时捷机型机壳则是由皮革、抛光玻璃和金属制成。


玻璃及新材料全面布局,充分把握终端创新机遇。 作为视窗防护玻璃领军企业,蓝思充分关注新材料技术革新带来的发展机遇, 2012 年就开始布局精密陶瓷部件的研发生产。为了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根据 2017 12 19 日公告《临 2017-087 》,蓝思与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设立合资公司,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保障优质陶瓷原材料的供给与研发,由此掌握了精密陶瓷工艺、技术、模具与设备等核心竞争要素。凭借从原材料、胚料、烧结及成品全流程生产加工的加工能力,蓝思已成为精密陶瓷领域全球各大核心重要品牌自客户的一级供应商。



5G手机后盖去金属化趋势明确,多材料全面布局带来更大成长空间


5G基站建设加速,终端设备对信号传输速率提出更高要求。 据C114讯,截至2020年2月20日,中国联通已累计开通5G基站6.4万个,网络覆盖所有直辖市、主要省会城市以及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的重点城市。同时,中国联通明确要求各省公司突出重点、加快5G建设进程,力争与中国电信于今年上半年共同完成47个城市、10个基站的建设目标,三季度完成25万基站建设,较原计划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建设目标。基于 5G Massive MIMO 基站的加速建设,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对于数据传输速率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采用更多的天线从而在带宽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信道容量成为可行的方案。


移动终端单机天线数量显著增加,手机后盖去金属化趋势确定。 2019 9 月华为发布 Mate 30 系列手机,根据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介绍, Mate 30 5G 手机后盖提供玻璃、素皮两种材质,内部集成 21 根天线,其中 14 根用于 5G 连接,可支持 8 频段 5G 和双 5G SIM 卡连接。由此可见, 5G 手机时代 4X4 MIMO 天线的渗透将显著带动单机天线用量提升。考虑到金属机身会对 5G 信号的电磁波产生较大干扰,因而随着 5G 建设加速、终端换机潮推进,手机后盖去金属化趋势将更加确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