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那么PMN响应FPP的潜在机制又是啥呢?他们进一步分析了钙离子内流抑制剂敏感的BD患者的粗许数据,结果找到了TRPM2,通过敲减TRPM2后确认,TRPM2 表达升高,与FPP诱导的BD-PMN炎症反应有关:
而有意思的是,用活性BD患者血清培养的HC-PMN,也显示出显著更高的TRPM2表达水平。也就是说BD患者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TRPM2的表达激活。通过筛选,他们发现了TNF可以激活PMN中TRPM2的表达,而TNF抑制剂治疗可以通过下调BD-PMN中TRPM2的表达,从而减少FPP诱导的PMN炎症反应激活:
也就是说TNF-TRPM2轴,是BD-PMN中引发FPP诱导的炎症反应的关键。于是他们试着在小鼠体内通过Cre-LoxP系统(
这个就是通过重组酶,将基因进行敲除或敲入的技术,这个在动物体内实验中比较常见,不清楚的话,可以去看看《列文虎克读文献》,都有过介绍
),分别特异性敲除了PMN的FPP合成酶以及TRPM2,结果发现,FPP合成酶和TRPM2的髓系细胞特异性敲除,可有效减弱小鼠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血管通透性:
最后就形成了这样的示意图,BD患者体内MVA途径增强,产生了大量的FPP,通过激活TRPM2促进了钙离子的内流,通过钙离子途径及NOD样受体信号通路(
这个可以去参考TRPM2参与钙离子进入细胞,并影响VDAC激活NOD样受体信号通路,激发炎症反应,不熟悉这些信号通路的话,可以去看看《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里相关的章节
),激活了炎症因子的产生以及中性粒细胞的NETosis。产生的炎症因子中,TNF一方面激活PMN中TRPM2的表达,另一方面也会进一步激活中性粒细胞的NETosis,同时也会促进VEC的炎症,形成了正反馈通路:
这篇文章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他们通过对于多组学分析后,发现了影响BD-PMN炎症反应的代谢产物。并通过假设迭代逐步推进了这个课题,从而在最后,还发现了FPP→TRPM2→钙离子→TNF→TRPM2这样的正反馈通路,还是挺有意思的。好了,今天就先策到这里吧,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原文,祝你们心明眼亮。
(
本文为夏老师个人观点,仅讨论文章本身,对超出文章以外的内容并不多做评价,如有异意,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
喜欢夏老师讲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