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原型机终于迎来了试飞。
但是说实话,几乎所有人心里都没底,特别是对于飞控,谁也不知道飞控系统能不能正常工作,能不能有效控制从前从没有尝试过的鸭翼。
歼
10副总设计师戴川说:“这种飞机试飞,没有不摔的。”
试飞院雷强则向宋文骢立下了军令状
:
就算是摔,我也给你摔到跑道上!
显然,这就是在赌命。
14时41分,雷强操纵歼10原型机,点火、滑出、加速、拉杆,飞机跃出地平线,刺向蓝天。
18分钟后,歼
-
10平稳落地,机场上一片欢腾,宋文骢冲上去抱住雷强,无数人潸然泪下。
在当晚的庆功宴上,设计现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就连平时喜怒不形于色的宋文骢也激动地说
:
“我以后的生日,就是3月23日了!”
贰
宋文骢
是幸运的,他看到自己的得意之作歼
-
10A成功服役,看到了歼
-
10B以“眼镜蛇机动”惊艳亮相珠海航展,还看到了
歼
-10C
在
“红剑-2015”中初露锋
芒。
宋文骢也是不幸的,他造了一辈子飞机,一直到
2016年去世,也没能看到自己造的飞机在空战中
,
将敌机斩落马下。
这真是一种遗憾,毕竟
,
哪个铸剑师不想看到自己铸造的宝剑能痛饮敌寇之血呢?
有人说,中国和平了几十年,战斗机没有实战记录,也很正常。
其实吧,并不正常。
别忘了,
战斗机
这种东西,不仅可以自用,也是可以往外卖的!
比如达索公司,为什么能从幻影
3、幻影5、幻影2000,再到阵风,一直不断迭代不断升级改进?就是因为法国军火远销世界多个国家,达索能从用户的实战经验中得到技术反馈,进而改进自己的设计。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的歼
-
10明明不差,却在服役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没人买呢?
这就要从中国军火贸易长期的尴尬境地说起了。
在最早的时候,
教员同志
曾经说过:我们不当军火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1978年以前,
中国
的对外军事援助都是无偿的,都是国家下达任务,各有关单位负责执行,非常有计划经济色彩。
比如现在越南的很多中国产武器,就是当年中国免费援助的。
可这种白送没有收益,老是这么赔本也不行啊!改革开放后,全国嗷嗷待哺,各个地方都需要外汇,可当时中国能换来外汇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于是邓小平提出,
“看来不当军火商不行了”。
次年春,中国向埃及出口了
44架歼-6和6架歼教-6飞机,总交易额达1.67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外汇储备的14%。
还有军迷津津乐道的向中东狗大户出口东风
-3导弹的故事,一口气赚了35亿美元。
不过呢?
50年过去了,中国的军火出口,
放在全世界来看,却
少的可怜。
看看
2024年全球军火出口排名吧:
第一名,美国,
423.29亿美元(占全球37.92%)
第二名,俄罗斯,
137.5亿美元(12.32%)
第三名,法国,
76.98亿美元(6.9%)
第四名,韩国,
56.91亿美元(5.10%)
第五名,意大利,
56.9亿美元(5.10%)
第六名,德国,
54.24亿美元(4.86%)
第七名,瑞典,
42.54亿美元(3.81%)
第八名,以色列,
41.63亿美元(3.73%)
第九名,挪威,
32.93亿美元(2.95%)
第十名,中国,
32.16亿美元(2.88%)
说实话,这个排名,和中国的工业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完全不符,比不上美国就罢了,怎么连俄罗斯、韩国和挪威都比不过了?
韩国那点地方能造出什么好武器?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个结果?
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中国对于军火贸易这一块总有一种道德洁癖,总觉得卖军火好像在贩卖战争似的,影响大国形象,所以对军火贸易既不宣传,也不开放准入,只能由几个有牌照的公司统一专营,结果就是大量原本有能力的民营公司
,
很难去接触军火出口渠道。
但更大一部分原因,可能还是因为中国军火的形象原因。
80年代初,中国刚刚开始军火出口,就赶上了两伊战争。
说实话,当时的中国军火,还真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基本就是一些仿制苏联的武器,比如
D30火炮、59和69中型坦克、仿制蚕式反舰导弹、歼-7战斗机以及一些轻武器等等。
巧了,两伊战争也并不是什么高技术战争,双方是拿着五六十年代的武器,打的是一战水平的战争,倒是没太大问题
。
所以两伊战争期间,中国前前后后卖了超过
50亿美元的武器,
赚得盆满钵满
。
但问题在于,在随后的海湾战争中,中国这些老旧武器面对存在代差
的
多国部队,
基本上是一边倒的屠杀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