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蓝钻故事
硬核阅读,引领我们上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蓝钻故事

伊朗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蓝钻故事  · 公众号  · 读书  · 2025-05-20 23:5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其实1970年代末,巴列维王朝的军事力量,非常强大,海陆空三军总兵力38.3万人,坦克2000辆、火炮3800门、直升机700多架、战斗机 450 架,各类舰艇70多艘,而且都是最先进的美式武器,号称 世界第五大军事强国。

既然如此,那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是如何成功的呢?

其中原因很多,但记住其中最核心的一条: 是他跟其他反对国王的世俗派合作了 否则,他推翻不了巴列维王朝。因为当时世俗派手里,还有部分武装且有自己的政党。

既然是合作,那就意味着他必须向世俗派做出妥协,才能换来合作。

那他做出了什么样的妥协呢?很简单, 就是双方约定好了,鉴于霍梅尼在教众之中的巨大声望,因此不宜参与具体的政治活动,将来革命成功了,也仅作为超然于政治体制之上的宗教领袖而存在。

所以霍梅尼当时跟世俗派的合作,本质是“他出声望,世俗派出力气”。

这是君子协定,没有诉诸文字的。但也正是双方最初的妥协合作,形成了今天伊朗宗教与世俗混合民主政体的根源。当然,也有一些变故,我们接着往下聊。


确立“法基赫”体制


礼萨·巴列维,是1979年1月16日乘飞机离开伊朗的,2月1日,霍梅尼就从巴黎回到德黑兰。他刚一回国,就指定了一个叫巴扎尔甘的人担任临时政府总理。巴扎尔甘,是一个叫“自由运动”组织的领导者,属于偏右的世俗派。

到了1979年8月3日,新政府召开第一届制宪委员会时,实际成立的是由八个党派参与的联合执政政府,其中包括世俗派、神权派。

这其中,绝对效忠和拥护霍梅尼的,是 伊斯兰共和党 ——一个经霍梅尼指示,由拉夫桑贾尼、 哈梅内伊 和阿尔德比利等什叶派神学家创建的偏右神权政党。

这八个政党,一起竞争全国选票,谁选票多,谁就上台执政。但是,直到这会,也没有任何人提出要建立神权政体,当时比较普遍的预想,是世俗政党和神权政党共同参与治国,体现“共和”二字的本意。

注意,就在这个时候,变故出现了。

1979年8月的选举开始后,霍梅尼公然违背各派最初“他只做超然的宗教精神领袖”的约定,站出来为伊斯兰共和党站台,发动遍布全国的寺院网络,让教士们号召信众为伊斯兰共和党候选人拉票。

当时伊朗全国识字率不足50%,大量偏远地区的不识字的农民,只认识宗教领袖霍梅尼或居住地的毛拉等神职人员。

结果是,伊斯兰共和党赢取了90%以上的选票,部分地方甚至达到了100%,制宪委员会席位一共73席,伊斯兰共和党占55席。

霍梅尼违约,其他政党当然不满,一些左派政党发动了抗议游行。

不过木已成舟,抗议也来不及了。1979年11月15日,一部100%以伊斯兰教义为基础的新宪法公布了,其中规定:

伊斯兰教法学家是国家统治的基础,即教法学家如果觉得政府违背伊斯兰教义,有权介入或接管。

至于霍梅尼本人,则被授予伊玛姆名号——这是伊朗国教十二伊玛姆派最高荣誉了,成为终身教士领袖,集政治和宗教权力于一身, 不仅可以干预三权,甚至还能凌驾宪法。

这就是“法基赫监护体制”。

霍梅尼的两个口号,成了该体制的基本原则,即“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战斗,战斗,直到最后胜利”,前者奠定了伊朗的宗教基础,后者确定了“不断革命”的方针。

至于总统和议会,则由公民选举产生,任期制,关键,受宗教领袖限制和领导。

到这一步,伊朗才算真正有了神权政体的框架。

但世俗派会轻易妥协吗?当然不可能。

新宪法于12月3日全民投票生效之前,世俗派发动了新一轮抗议运动。甚至,伊斯兰共和党内的部分高级神职人员,也不同意神权体制,纷纷上街游行,以至于爆发了严重的骚乱。

比如,巴扎尔甘,就公开反对建立神权体制。而且,他也不同意当年11月爆发的扣押美国大使馆人质事件。下场是,他被霍梅尼赶出了政府。

为了新宪法能获得全民支持,投票前夕,霍梅尼再次利用自身影响力,向公众发表全国讲话,他强硬地表示:“明天凡是不投赞成票的,都是美国大撒旦的帮凶,是亵渎烈士。”

有了最高领袖的背书,新宪法以绝对的投票优势获得通过。

但即使这部宪法已经生效,可弥散在精英阶层的争论,并没有终止。而且,很快从口舌之争蔓延到了线下的拳头之争。

1979年12月11日,即新宪法全民生效当日,伊朗第三大城市大不里士,一群激进分子,袭击了一个不认同霍梅尼的大阿亚图拉,爆发了反霍梅尼游行。大学校园也频频爆发暴力集会。

也正是在这期间,霍梅尼为了保证伊斯兰革命成功,给自己添置了一些镇压反对派的暴力机器,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 一个是巴斯基,一支民兵预备役组织,另一个就是伊斯兰革命卫队。

依靠这些暴力机器,霍梅尼对反对派实施了残酷的镇压,最终保住了“法基赫监护体制”。

教俗之争

有必要说明的是,尽管霍梅尼实施了镇压,可世俗派与神权派之间的争议,实际一直到今天也没结束。多年来,双方你来我往、谁也灭不掉谁。

当然,总的来说,神权派多数时候占上风。但世俗派也绝不是吃素的。

尤其1989年最高领袖霍梅尼去世,其学生哈梅内伊继任后,最高领袖的卡里斯马魅力大减。

为了适应新时代,哈梅内伊修改了宪法,神权派的力量弱化了不少。

比如,过去最高领袖必须是“效仿渊源”,但现在变成了必须具备“宗教哲学方面的才能和美德”, 这等于否定了“最高领袖说什么都是对的”的传统。

另外1988年2月,一个叫 国家利益委员会 的组织成立了。

按宪法,伊斯兰法学家组成的 宪监会 ,有权审查否决 议会 的提案决议乃至议员候选资格,所以两者就经常吵架。而国家利益委员会,就是为调和两者矛盾而成立的。

这说明,教俗两边的矛盾,还是很严重的,也说明谁也没把谁彻底摁死。

——实际上,当年哈梅内伊也正是在教俗两派关系极度紧张之际上任的。他一直试图在两派之间找到平衡点。所以此后,他治下的总统,一直是改革派、保守派和温和派交替出现的。

像他治下的第一任总统拉夫桑贾尼(1989年-1997年)、第二任哈塔米(1997年-2005年)、第四任鲁哈尼(2013年-2021年)、正在任上的第六任佩泽希齐扬(2024年-)都是相对开放的改革派,期间保守派只有第三任内贾德(2005年-2013年)、第五任莱西(2021年-2024年)。

改革派最强势的时候,是在哈塔米时代,2000年的议会选举,290个席位,改革派居然占了222席。

美国爆发911、推翻萨达姆后,给伊朗更大压力。这时,伊朗宪监会出手,否了2000多名改革派候选人资格,伊朗国内的保守势力才又重新崛起,尔后,公认的强硬保守派总统 内贾德 登台。

实际上,如果完全交给公民选举,没有外部压力,也没有内部教士集团干预,保守派根本就当选不了总统——伊朗的公众还是比较喜欢改革派的,保守派内贾德和莱西,都是在外部环境极度恶化后才登台的。

2021年莱西登台的背景,是特朗普上台后,否决了伊核协议谈判,加大了对伊朗的制裁,伊朗人反西反美达到了新高潮。

最近,内贾德多年闲散后,又再次被任命为伊朗情报局局长,有说,这也是伊朗外部压力加大的结果。

再有,保守派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实际也是有矛盾的。

内贾德当年下台,是他太极端了,引起了温和保守派的不满。在人事任命问题上,他公然违抗哈梅内伊的意志,这是温和保守派无法容忍的,所以2017年,他再度登记竞选总统,被宪监会取消了资格。

另外,很有意思的是,除了上面这些文官政府内部存在教俗之争,伊朗的军事力量,也有相对应的争斗——争斗的双方,分别是保护教士利益的伊斯兰革命卫队,和世俗化的前巴列维王朝留下的武装部队。

下面,我们就分别聊聊他们怎么回事。

革命卫队的诞生


霍梅尼成立伊斯兰革命卫队前,伊朗已经有不少世俗化的武装力量,其中最重要的,是前巴列维王朝留下的国防军和警察机构。

我们前面说过,这些武装力量后来倒戈,转而支持霍梅尼了。所以按常理而言,只要取得这些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或者让他们保持中立,不要介入政治,也就够了。

但霍梅尼精明就精明在这, 他认为这些倒戈的武装力量,能背叛国王,将来也能背叛他,关键他们都是些世俗化的武装力量,其中许多人接受的是美式和西化的思想灌输, 所以如果要保卫伊斯兰革命成果,那就必须重新建立忠于自己、忠于伊斯兰教的武装力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