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化有腔调
文化高地,文艺之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文化有腔调

【艺术之窗】江宏:雾中归帆

文化有腔调  · 公众号  · 文学  · 2017-01-05 17:2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关于江宏这样的故事我听过不少,有一回他答应为一朋友作画,画好后他叫朋友去拿。那朋友把几万元钱放在他家桌上,他勃然大怒,说是答应送你的,怎么能收你钱?快把钱拿走,要不我就撕画了。

他仗义豪爽,一直说,一个画家的成功,不在于他是什么官衔、职称,更不在于钱多,而在于他能否在绘画史上留名。他任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期间,对我几次说过想辞去职务,归隐于市,潜心作画。在这一点上,他与我心意相通。

《溪山访友图》挂在我家客厅,每每见之,我总觉把小船系在岸边,款款向茅屋走来的就是江宏,而在茅屋里静候的就是我。虽然山水环境、人物服饰都是古代的,但我想如果穿越时空,没准几百年前我们真有往来。

挂了几年之后,江宏说:“《溪山访友图》可以换掉了。我画风有变,我为你画幅新的。”我求之不得,连连称好,得知江宏的水墨精彩,还特地关照要水墨。江宏不久就送来《石壁松云佳趣之图》。喜欢游历的江宏用他的墨韵让同样喜欢游历的我一次次地重回恍若仙境的山水胜地。

江宏喜欢来嘉定,不仅因为嘉定的白切羊肉、本地白蚕、蒜苗,也不仅是因为我这里的茶,更因为嘉定有他可以互诉衷肠的朋友。

年少时,我评判画的好坏标准就是看画家的字,字不好画就不好。这一简单的评审尺度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待我有了对画的审美眼光之后,我仍固执己见,好画须有好字配。

读江宏的画,我发现他的字极好。于是每次见面我总赞扬他的一手好字,赞扬了十多年。在江宏朋友圈中,也许我是最早拥有他书法作品的。篆书行书行草狂草,他都有馈赠。以至后来,与我走得近的几个嘉定朋友也多有收藏。

江宏在接受上海《财富堂》记者采访时说:“以前我对书法没有特别的感觉,不少人说我写得好,那只是字,并不能入书法的层面。但最近几年里,我倒是十分认真地将写字当作一种操练了,先写一年的篆书,接着是两年的草书,一直到现在越写越来劲。”我想他说的不少人中,也许我是始作俑者。他的“来劲”,与我和朋友们的鼓与呼不无相关,就像在球迷的喝彩助威中球星连连踢出“世界波”好球一样。

我尤喜他的狂草。“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朝行曳杖青牛岭,崖泉咽咽千山静”,“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辛弃疾的、苏东坡的、张耒的句子,在江宏笔下,线条恣意挥洒,无不如画。不拘泥碑帖笔划,更在乎线条诗意流淌和心情抒发。他在书法中的本性袒露,就像他酒酣之际的妙语如珠,内心悲愁喜怒如大河喷泻。


江宏书法线条恣意挥洒,无不如画

江宏说他不临帖,“只是写之前从古人留下的碑帖中解析一下字形和笔势。一旦写开,完全听自己的了”。

每每与他出游,借着酒之魔力,江宏总为朋友慷慨挥毫,苏东坡、辛稼轩在他笔端一次次地豪迈奔放。在家,即使酷暑,他也天天狂草,大汗淋漓方觉酣畅。每逢得意时便发图与我共享。我惊艳他笔墨中的谢稚柳、程十发、刘旦宅风韵,顿觉画家写字,线条之美凌空而降,似乎与生俱来,为一般书者所难及。更觉书画一旦贯通,就更了得。书画同源,他是把书法当作画来经营的。


作者尤喜江宏的狂草

画家陈翔说:江宏“近期的草书,得了画意,气势圆转,点画洒脱,一派天真。这,是否预示着他的画,将会有新的飞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