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对卷”工艺相对“片对片”工艺大幅提升加工效率,是未来工艺改进方向。
在传统FPC“片对片”加工工艺下,需要将整卷的柔性覆铜板(FCCL)切割成一片一片进行后道的加工,而“卷对卷”的工艺能够直接将整卷的柔性覆铜板进行加工,后续再根据具体设计参数进行剪裁。“卷对卷”工艺相对“片对片”工艺大幅度提升了FPC的加工效率,是未来工艺革新的趋势。
长期乐观看待国内FPC厂商全球地位持续增强。
FPC行业存在的两大趋势利于国内供应商实现弯道超车:1)iPhone 8引领新一轮硬件革新周期,全面屏、3D感测模组、无线充电、OLED等的应用为FPC打开新的成长空间,国内企业有望受益国产机创新跟进带来的本土化配套需求;2)国内FPC厂商享有人工成本优势及工程师红利、资本市场高估值溢价,后续有望凭借资金、成本优势大规模扩产,迅速缩小与海外龙头的产能差距。A股建议关注国内FPC领军企业
弘信电子
,以及收购M-Flex的
东山精密
和
景旺电子
等。
风险提示:
国内厂商工艺改进进程不及预期。
上周OLED板块整体上涨。
上周(9.04-9.08)A股OLED公司平均涨幅为0.43%,整体上涨。涨幅居前的公司为碳元科技(11.03%)、康得新(8.14%)、精测电子(5.31%),跌幅前三为大富科技(-12.08%)、长信科技(-8.07%)、超声电子(-4.58%)。
碳元科技9月7日晚发布公告,公司股票于2017年9月6日、9月7日连续两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 20%,公司澄清自上市以来相关媒体自发将公司归于石墨烯概念股进行报道,但公司主营产品高导热石墨散热材料与石墨烯并不相同。经公司认真核实,公司自设立以来始终专注于高导热石墨散热材料开发、制造与销售,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高导热石墨膜,主要应用于三星、华为、VIVO、OPPO 等品牌电子产品的散热。从产品形态上看,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形成的蜂窝状平面薄膜,而高导热石墨散热材料属于人工合成石墨,微观形态上是碳原子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的多层叠加,是三维结构,与石墨烯并不相同;从产品应用上看,石墨烯由于其十分良好的强度、柔韧、导电、导热、光学特性,在物理学、材料学、电子信息、计算机、航空航天等领域有较大的应用空间,而高导热石墨散热材料目前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液晶电视、LED 灯等电子产品的散热。
康得新9月6日晚发布公告,公司于2017年9月6 日与三星在北京签订裸眼3D业务全面合作的战略合作协议,并隆重举行发布仪式,三星全球电子无线事业部和公司的主要领导及有关嘉宾出席了此次活动。该协议约定,康得新与三星将在全球展开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推进裸眼3D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并将于近期逐步推出搭载裸眼3D解决方案的系列终端产品。
长信科技9月6日发布公告,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即“国金长信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所持有的公司股票(占公司现有总股本的2.00%)已全部出售完毕,故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已实施完毕,后续将进行资产清算和分配工作。
境外市场龙头标的上周涨跌幅情况:
境外OLED板块上周总体下跌,平均跌幅为1.97%。具体个股而言,涨幅前三为:SAMSUNG ELECTRON上涨3.53%,LG ELECTRONICS上涨2.93%,联咏上涨1.74%。跌幅前三为:MAGNACHIP下跌7.11%,JDI下跌6.06%,信利国际下跌5.79%。
Thomson Reuters 8月29日引述韩国经济日报报导, LG Electronics计划与母公司LG Corp合力斥资1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8.4亿元)收购奥地利车用照明公司ZKW Group。韩国经济日报指出,亟欲切入车用电子市场的LG电子为了这桩收购案已经花了超过1.5年的时间进行准备。该篇报导还提到,首选投票人名单预料将在下个月出炉
。
联咏9月6日公布8月份营收报告,8月营收41.21亿台币,月增4.25%,年增0.64%。展望全年,根据集邦科技旗下TrendForce光电研究最新研究显示,在TDDI产品趋于成熟、面板厂加速导入的带动下,17年智能手机采用内嵌式触控方案的比例持续增加,有望攀升至31.9%,高于原先预估的29.%。联咏法人预估,4季度TDDI出货量突破1000万套,4季度公司营收将挑战双位数成长
。
信利国际(00732.HK)9月4日发布公告,集团于2017年8月的未经审核综合营业净额约为17.93亿港元,较2016年8月的未经审核综合营业净额约22.15亿港元减少约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