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消费倾向则是U型,中间年龄消费倾向低、两头高。背后的原因是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在人一生里是错位的。比如30-40岁人口虽然消费倾向较低,但更高的收入弥补了消费倾向的短板,因此他们有更高的消费支出;而老年人恰恰相反,尽管消费倾向高,但退休后的收入相比于工作时期大幅下降,因而消费支出也随之下降。
4、从总盘子来看,20-39岁人口的消费总量在我国居民消费里占比最高。
2022年,我国20-39岁人口占总人口的26.7%,占总消费的29.1%,虽然不是人口最多的群体,但是是消费最多的群体。
5、从增速来看,20-39岁人口是过去几年消费减速的主要拖累。
2010-2018年,20-39岁人口是消费增长的第一动能,贡献了30.3%的消费增长,超过其他年龄段;但2018-2022年,20-39岁人口反而成为消费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贡献了44%左右的消费增速降幅。其中主要是20-30岁人口的消费下降引致,而这部分人口消费下降,又跟青年失业率的升高是一致的,即存在“就业→收入→青年消费→整体消费”的传导链条。
6、不同年龄人口的消费需求不同,据此将7种消费分为3类:
(1)第一类消费是衣着、交通通信、家庭设备和服务,这类消费的特点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支出大致呈现“倒U型”,在20-39岁达到一生的消费高点,随后下降。
(2)第二类消费是文教娱乐支出和居住支出,这类消费的特点是,经过高峰后,消费并非单调增减。文教娱乐支出呈现“双峰型”,在15-19岁、40-44岁达到两个消费高峰。其中15-19岁大致对应高中和大学早期,而40-44岁对应其父母年龄。居住支出在20-24岁上升、25-29岁达到顶点,这个阶段对应初入职场的年轻人,租房支出成为消费的重心。
(3)第三类是食品和医疗保健支出,这两类消费的特点是在人生的后半段消费支出较高。食品消费是典型的“两头高、中间低”,儿童和老人有最高的消费支出。医疗保健则大致呈“U型”,在成年之后,医疗保健支出大致随着年龄增长而节节攀升。
7、从“左移”到“右移”:收入和消费从“年轻化”到“中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