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1
三次“改制”, 释放了企业活力
海天经过1988年、
1994
年和
2007
年三次“改制”,发生了根本改变。
1988年的“改制”主要是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赋予管理层更多的职权;
1994
年的“改制”则主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并把
70%
的股权出售给企业职工;
2007
年的“改制”则是在
1994
年改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海天彻底变成一家民营企业。
改制期间,庞康历任副经理、总经理、董事长兼总裁,逐步成为一把手。20世纪
90
年代,他大力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并扩展产品品类,逐步涉足耗油、调味酱、醋、鸡精、小调味等领域。资料显示,他曾斥资
3000
多万元引进一条耗油生产线。
2000年以后,由于需求的迅猛增长,庞康开始带领海天加大在产能方面的投资,华商韬略查阅的资料显示,海天于
2005
年建成总投资
10
亿元、产能超过
100
万吨的综合生产基地一期工程;
2014
年又在
A
股上市,所募资金则主要用于建设一座产能
150
万吨的生产基地。
经此扩建,海天发展成为中国以及世界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其2015年年营收超过
110
亿元。
海天通过完成了从传统国企到现代民企的转变,,使得“决策”和“激励”不再成为一个问题。
02
结硬寨,打呆仗
海天始终坚守主业,只做调味品,而不去参与各种风潮。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企业一把手有足够的定力,庞康做到了——因为他的梦想不是成为一个什么都要做的财团,而是全球最大的调味品生产王国。
不要小看酱油生意,据海天2015年年报显示,酱油品类的毛利率为
44.33%
,而相关品类的毛利率也很高,比如调味酱是
44.09%
,耗油是
36.89%
。
正是因为有这么一个盈利能力强的产品,海天才能按部就班地推进以上既定规划,并抵御外界诱惑,只做调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