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席
来自新浪微博认证资料:一席论坛官方微博 @一席YiXi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一席

坦克算什么,只有母亲后花园的花儿才是真实的人生 | 一席·枝桠第二季 21、22

一席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6-11-02 20: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电影《 切·格瓦拉传:阿根廷

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对别人的选择要尊重。而他的选择如果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是为了一个公共的利益,那你应该尽你所能表达你的敬意或者支持,如果你连这个也做不到你就不要去说风凉话。我觉得基本上是这么一个逻辑。

我觉得我不是个勇敢的人,然后就对勇敢的人心存敬意。而且在今天,其实还是可以做出选择的,并不是只有黑和白。因为人本身的遗传性状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情绪更容易激动,有的人体能更强啊,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一个俄罗斯作家,叫什么我忘了,他说过有大狗有小狗,大狗不应该因为自己的叫声特别洪亮而洋洋得意;小狗也不必因为自己的叫声小而惭愧。

我此生唯一写过一篇小说是在大学的时候,当时叫北京师范学院。我是化学系的,但是我经常跑中文系去。当时学生会办的一个学生刊物叫《雪浪》,我们称之为官方媒体。中文系有一些好朋友自己办的一个油印刊物叫《地平线》,我平生的第一篇处女作也是唯一的一篇小说就发表在这个《地平线》上,现在找不着了。小说的名字叫《多元》,那个时候我应该就是十九二十岁左右。

多元这个词在当时都是一个很新的词汇,就跟今天说IP、AI、UGC似的。因为那个时候一上学就痴迷于看什么卡尔·波普尔、萨特、库恩、卡夫卡,当时我还跑到人家中文系给中文系讲萨特的存在主义。其实所有的依据是上海外国文学研究所的柳鸣九先生编的一本《萨特研究》,里边有一些他的作品。我去年在孔夫子旧书网上又买到了这本书,红皮的《萨特研究》,我印象很深。


我去年四月,特意去了萨特的墓地,就是他跟西蒙·德·波伏娃的合葬墓。上面有很多吻痕,一个一个地布满了那个有点黄色的墓碑——我当时是没带口红嘛。



波伏娃与萨特

我从那个时候就觉得世界确实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该有很多层次,有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态度,总之是不太喜欢单一的东西。如果这么说就还真是找到一点根据,这是一以贯之的态度。

其实包括我们做新闻,我也没受过这方面的教育。刚开做的时候,我们老总编辑丁旺基本一句话就告诉我,他说做我们这一行的要讲真话,但是有些情况下真话讲不了的时候,你就不讲话,不要讲假话。我觉得。老丁旺这个话我一直记在心里,也作为一个从业的基本逻辑。现在经验越来越多了,基本上是可以做到这一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