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阑夕
阑夕,逐鹿网(zhulu.com)创始人,专注于互联网创业、新媒体及亚文化的深度观察和商业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阑夕

夸克、豆包、元宝的「三国杀」

阑夕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5-03-27 18:1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只不过,神仙打架,凡人遭殃,「AI六小龙」成了牺牲品,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就被麻匪劫了,模型的对手是既强大还开源DeepSeek,产品的对手是躬身入局有钱有闲的大厂,过完一个春节,自己的存在价值就遭架空了,这很残酷。
我的态度一直是, 在有自研大模型的前提下,高调接入DeepSeek就是一种自取其辱的行为,本质上是,人家为了专注于AGI研究而弃若敝屣的流量,被你如获至珍的捡了起来,丢人还在其次,对自家团队的羞辱才是更重要的,对DeepSeek真正有骨气的致敬,是更有动力的去做一个竞争对手,推动国产大模型的进步,而不是阳奉阴违,只把DeepSeek当成获客手段。
潘乱提了一个问题,他在和一些大厂在产品侧负责人聊的时候,发现对方会很纠结:AI是不是一个机会已经没人质疑了,但这究竟会是一个多大的机会,内部分歧普遍很大,所以要以怎样的力度投入?以及如果投入的话,是要新做一款产品还是对旧产品升级改造?
张宁说这取决于怎么看中国消费互联网的进程,美国的消费互联网其实在Facebook出来之后就停滞了,过去十年的商业机会一直在SaaS行业,但中国在移动化的窗口里长出来一大茬新平台,这会影响两大市场构建AI产品的判断。
比如中国消费互联网的成功,其实在于把输入的「框」变成了信息的「流」,上下滑的交互模式从东大出发横扫全球,照理来说最懂美国用户的Instagram、YouTube、Snapchat都拦不住TikTok,这就是产品形态的碾压。
但在AI时代,因为又是从美国发源的,所以交互的主导权又回到了旧版本消费互联网的范式,也就是回归「框」的UI,而作为移动一代里中国最强大的互联网公司,字节很遗憾的没有做「框」产品的经验,所以它只能另做一个豆包出来,做着做着又开始在豆包里推送短视频,这是很无奈的。
反而是穿越周期的「BAT」还有「框」产品的历史遗产,腾讯有微信,虽然微信的输入框没法直接用在AI产品上——因为巨大的隐私矛盾——但这相当于肌肉记忆,会给腾讯提供充足的行动支持,而且微信也是最不害怕ChatBot冲击的产品,因为它就是所有Chat的入口,元宝已经在微信里有账号了——甚至是拿红包封面助手改的,就这么简单粗暴,蒸馍,你不扶气?
百度和阿里则是都有搜索的底子,百度2009年就做过「框计算」的尝试,试图直接在搜索结果页提供信息服务,而不需要跳转到新网页,这是一个「盛大盒子」式的想法,不能说不对,就是太早了,最后百度只能在那个「框」里解决计算器、查天气这种简单需求,更复杂的服务,比如买票这种,供应端是不可能把API交出来的,于是后来百度又改成了中间页战略,投了爱奇艺去哪儿糯米网这些,停掉了「框」的进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