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美洲的印第安人与他们的兄弟民族有着相似的口味。西班牙人进入亚马逊平原时,当地人也以昆虫为食,将近 75%的昆虫在其幼虫阶段就被消费,因为这些幼虫最鲜嫩多汁。这些虫子对女性的意义更大:男人外出打猎时,她们极少得到动物性食物,于是昆虫便成为鱼肉的优良替代品。
▍坚果里的萤火虫幼虫,是亚马逊丛林的美味
但是,昆虫并非只是西方文明眼中不发达地区的饮食,欧亚大陆轴心文明的人同样大啖虫子。
吃虫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传统。《周礼·天官》中记载,周天子宴饮必然要食用蚁酱。直到现在蚂蚱仍然是华北人民的美食。
江南人也没有讨厌虫子的理由:在近代,蚕蛹是江南底层民众的重要蛋白质来源。江南的缫丝业十分发达,妇女们把蚕茧放入开水,蚕丝展开,剩下的蚕蛹就能提供一整天新鲜的熟食,煮熟的蚕香萦绕在缫丝厂的上空。
▍江南美食:水煮蚕蛹
亚里士多德恐怕也难以理解为什今天的欧洲人如此恐惧吃虫子,因为他老人家对吃蝉就十分在行:第一次脱壳前的蝉蛹最嫩,而刚交配完的母蝉肚子里充满了白卵。
稍后的普林尼在《博物志》中记载了罗马人特别喜爱一种叫“cossus”的树皮蛆,这种蛆只有在“最奢华的宴席”上才能享用到。
▍一种木蠹蛾(
cossus
)的幼虫
人类自古以来就喜欢吃虫子不是没有道理的。
人类对于动物蛋白的需求,自进化的源头便奠定下来。但是动物蛋白并不像果子和谷物那样方便采集。在驯化家畜出现之前,人类只能靠集体捕猎吃肉,而这往往需要运气和鲜血。
昆虫作为蛋白质的优质来源,其营养丰富程度并不亚于普通家畜。食用昆虫的粗蛋白含量一般是其干重的 31%~72%,超过畜禽、鱼蛋的蛋白质含量;它们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如苏氨酸 、缬氨酸 、赖氨酸 、色氨酸等等,其中大多数指标达到或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值。
▍部分
昆虫的营养成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