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当时,很多人听说这个决定后,都纷纷产生了这样的质疑:
作为一座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古建筑,更是承载着中国唯一富过15代的名门历史,竟然就这样“草率”地交给一位日本设计师去改造,真的不会破坏它的原始韵味吗?
尽管青山周平已经在北京胡同里生活了十多年,对于共享空间的概念也早已了然于心,但是真正要做出符合现代人需求,又能保留古典风韵的好设计,还是有一定压力的。
他开始重新思考,如何消解城市居民之间的围墙,这种相互隔离开来的“孤岛式”生活,是否阻碍了人们彼此的交流?
在此次改造过程中,青山周平希望通过自己的设计,让客人们
“能从自己的房间里走出来,产生新的交流”。
老宅的位置,就坐落在一处寻常的住宅区,后门码头河流环绕,即使足不出户,也能将苏州的著名建筑北寺塔,以及周边人们的生活日常看得清清楚楚。
在偌大的建筑面积中,散落着八个不同风格的院子,
其中四座是清代木结构建筑,四座是较为现代的砖混建筑。
青山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和规划之后,决定把它改造成一座拥有
15个房间
的公寓,并确保每个空间都有一个可供休憩或观景的
庭院
。
他给3200㎡的大空间重新做了划分:
1400㎡来做房间,1800㎡则被改造成为共享空间。
这样一来,舒适的居住空间和开阔的庭院同时得到了满足,剩余的区域则被合理地划分为一个个用于共享的机能空间:
共享厨房、书房、画廊、酒吧、健身房,还有一个共享的泡澡池!
青山在入口的庭院,使用假山、植物、碎石子、水景等元素,营造出
独特的中式禅宗意境
,仿佛直接把人从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带到了一个小型的苏州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