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拜德雅Paideia
拜德雅(Paideia):思的虔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拜德雅Paideia

《论文字学》:德里达哲学的真正诞生地

拜德雅Paideia  · 公众号  ·  · 2019-08-16 16: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Grammatology , p.4/13 )。为什么会这样?
3. 正如我们将会看到,正是在现在,德里达表面上谦逊的论点开始揭示出它的真正巨大雄心。为了介绍他更普遍的思想的第一个主要前提,德里达认为,“文字学”给我们对更巨大的一整套哲学前提——也就是“在场形而上学 ”——提供了一种洞察力( P. 49/71 )。“在场形而上学”,这个令人生畏的术语是什么意思?一般认为,“形而上学”是哲学的某个独特分支,它试图在物理世界或经验世界之上寻找现实的一种终极根基、本质或基础:这样的立场的一个经典例子是柏拉图的理念论( idealism ),它认为我们的世界只是对一个预先存在的、永恒而不变的理念( Ideas )或形式( Forms )世界的模仿。但是,对于包含着整个从柏拉图到今天的西方哲学史的“形而上学”,德里达有一种更具野心的理解。对于德里达而言,从形而上学试图为现实建立一个本质根基来看,整个西方哲学传统都可以描述为“形而上学的”,而且在他看来,这个根基就是某些称之为“在场”( presence )的事物。如果西方哲学已经在过去 2500 年中朝着许多不同方向发展的话,那么所有的这些运动的相同之处是假设了一种作为至高价值的、完整的或纯洁的“在场”,通过它,所有的现实都可以得到评判。从某些我们可以看到、听到、触摸到的空间在场,到我们所生活在其中的“此时此地”的时间在场,到某些已经失去了的在场(例如自然的、伊甸园一样的状态)或将会在未来到来的在场(例如上帝的归来)的 缺席 ,西方思想常常来到相同的结论上: 最真实、本真或正确的事物是最为在场的事物 在德里达看来,在历史中“在场形而上学”通过在概念、价值或术语中树立一系列的二元对立而运作;在每个这样的二元对立中,其中一个概念被认为是承载着在场自身,而另外一个被认为是远离或失去了在场:先验的事物被优先地认为比经验的事物更加“在场”,理念的事物被拥护为高于物质的事物,灵魂被认为高于身体,男性被认为高于女性,等等,一直无限延伸下去。

4. 德里达介绍了也许是他的整个哲学思想中最重要的特征,认为“在场”的形而上学概念依赖于一种基础上的或根基上的不稳定性( instability ):形而上学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直接。正是对“在场”的这种批判成为《论文字学》的背景,即使这点在文本中并不总是很明显地表现出来。在这个初步阶段看来,以下这点可能是奇怪的或违反直觉的:不管我们觉察到或经历到的完满“在场”是什么——我自己说话的声音、我可以触摸到的面前的木桌子、在我阅读或写作时头脑中的想法,甚至是我存在的时空的“此时此地”——事实上,这些在场的东西是通过无限的,几乎是不可觉察的,无数的差异( differences )、延迟( delays )或空间( spaces )而成为可能的。简单地说,德里达认为所有明显的、纯洁的、稳定的或自我指涉的在场就是之前一系列差异所产生的效果:没有什么东西是单纯地或简单地“在那里”的。如果在场形而上学通常将自身呈现为科学的、中立的或只是“事物自身的方式”的话,那么它的二元对立和等级制度上的二元逻辑恰恰就是一系列非常有问题的决定的产物:例如,为什么男性在历史上被认为是比女性更真实、在场或本真的?正如我们将会看到,对于德里达而言,对西方形而上学的“解构”就是对这种对立逻辑的有耐性的拷问或测试:在一开始那些相互对抗的一系列二元对立和等级制度——如,男性对立于女性——最后能够被拆解为一种彼此相互定义或相互依赖的差异网络。在每种情况中,德里达揭示了那些所谓首要的、统治性的或优越的价值偷偷地依赖于所谓次要的、不同的或劣等的价值,以获得一种它被假定为应该全然倚靠自身而获得的在场:男性一开始就已经为了定义自身的同一性而依赖于女性。那么,这个过程在《论文字学》中是以怎样的形式体现出来的?
5. 对于德里达而言, 《论文字学》 是对 说话 书写 的形而上学对立的详尽分析。它集中讨论了在我们称之为对“在场”形而上学的寻求中,哲学家将一种固定的形式看作这种寻求方式:逻各斯中心主义( logocentrism, p. 3/11 )。根据这个术语的词源,“逻各斯中心主义”意味着哲学试图寻找古希腊称之为 逻各斯 logos )的事物:这个词语在字面上能够翻译为“说话/言/道”( word ),但它同样带着更多“逻辑”、“理性”或“意义”的含义。但是,德里达认为,形而上学这种试图建立一个在场的根基、本质或基础的独特尝试的主要特征是它通过 说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